历史上齐国临淄为什么火

今年3月以来,“淄博烧烤”火速出圈,频频登上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热榜。众多旅客进淄赶“烤”,小饼、烤炉加蘸料这淄博烧烤“三件套”成为新风尚。淄博烧烤的爆火也使得淄博这个安静低调的城市突然闯入大众的视野中,网友戏称,“上一次淄博这么火还是在春秋战国时代”。

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齐国,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都城临淄,即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3000多年前,姜太公辅佐武王伐商有功,被周天子分封在齐地营丘,建立了齐国。

齐国靠近大海,许多土地不能生长五谷,太公便因地制宜,“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开启了重视工商业发展的传统。营丘为东夷莱人的世居之地,姜太公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团结当地的夷人,“因其俗,简其礼”,使得当地人多归附于齐,齐国遂慢慢成为大国。后来淄博人热情好客的“基因”或许便源于此。

5个月后,姜太公向周公汇报齐国的治理情况,周公诧异于齐国的速度,姜太公道:“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周公之子伯禽受封鲁国,三年后才向周公汇报政事。周公问他为何如此迟,伯禽回答道:“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周公闻言,不禁忧叹鲁国恐怕要被齐国打败。后来历史证明,果真如此。

为何齐国会成为大国呢?周公道出了齐国人的成功密码:“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社会治理的好,关键就在于政府要“平易近民”。平易近民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实则意蕴非常广阔。既表明政令的制定要因地制宜、不墨守成规,又表明政令的施行要简便易行、不人为设限给百姓制造困难。同时又带有不脱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百姓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民本色彩。3000年前的齐国就靠着平易近民的施政原则,柔远能迩,一步步成为东方土地上的大国。

虚车勿索以来远人

淄博作为齐文化的发源地,历来具有重视工商业、重视招商引资的“基因”。2700多年前,一位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在淄博这片土地上主导了一次大的经济变法,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这个人就是齐国丞相管仲。

管仲是一个善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能手。齐国土地贫瘠,粮产不丰,但却盛产食盐、木器、丝绸。想要获得粮食,无疑需要商人来进行出口贸易。为了吸引商人来齐国经商,管仲先是提出降低税收等一系列措施。“征于关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关”,即入关的关卡和集市只征一处税,不重复征税;“虚车勿索,徒负勿入”,对没有载货的空车和背着货物的小商贩免税。与此同时,管仲还下令为远道而来的商人提供专门的住宿。“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如果是一辆车,那么在住宿的基础上提供餐饮;三辆车则提供牛马所需的草料;五辆车则提供专门的服务人员。一系列的措施下,“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极大地提高了齐国的经济水平。

为了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管仲同时对商人作出道德上的规范,提出“非诚贾不得食于贾”。意思是如果商人不诚信就不配做一个商人。商人的“诚”,一方面是要在开展商业活动时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另一方面是要以诚待人,以诚对待顾客。内心真诚,对待顾客才会有温情,买卖才能做长远。

事实上,2000多年前齐国商业的大发展,正是齐国与商人“双向奔赴”的结果。正因为齐国推诚心,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所以商人们才会不远万里,诚信经营,带来齐国所需的粮食,并将齐国的特产远销他国。商人对齐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某种程度来说,不完全是冰冷的交易,亦是对齐国温情的回报。

尊重人才纳士招贤

淄博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有尊重人才、重视纳士招贤的传统。2300多年前,齐威王创办稷下学宫。这所高等学府容纳了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各派学者。他们在这里既开展学术研究,又为齐国发展提供咨政议政的服务。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交错碰撞,既彼此博弈,又相互交融,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中心。

《风俗通义》记载:“齐威、宣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若邹衍、田骈、淳于髡之属甚众,号曰列大夫,皆世所称,咸作书刺世。”为招纳贤才,齐国不仅在生活上为稷下学者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给予优秀人才“上大夫之禄”,允许他们享受大夫的待遇和奉养。同时在政治上赋予稷下学者“不治而议论”的权利,允许他们议论国事、参与政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齐王不拘一格降人才,即便是身份低微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都能够受到尊宠和厚待。历史上齐国的名臣如邹忌、孙膑,皆是如此。前者出身布衣,后者更是刑余之人,却都位列朝班,驷马高车。在这样的人才政策下,稷下学宫人才济济。而稷下学宫的发展繁荣,则源源不断地为齐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最终使得齐国强于他国。

民风淳厚善良好客

民间传说,商朝时期齐国国君晋阳在出行途中受到夏家庄庄主的热情招待。晋阳深受感动,认为热情好客、大方爽朗才是真正的待客之道,于是在回到齐国后大力弘扬这种美德。热情好客的传统遂在淄博这片土地上慢慢扎根。“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便是一位典型的热情好客的淄博人。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是一位齐国贵族。《史记》记载他好客喜士,有门客数千人,每个人都各自认为孟尝君最亲近自己。对待宾客,孟尝君不吝财物,“舍业厚遇之”;他体贴备至,就连宾客的亲戚也主动馈赠;他尊重客人,无论对方是贵是贱,“皆善遇之”。因此宾客盈门,天下贤士无不倾心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