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望志路警笛呼啸(2)

“李公馆”化险为夷

“李公馆”是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今黄陂南路374号)的一部分。树德里共两排9幢石库门房屋,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清水外墙以青砖为主体、红砖作点缀,砖缝间镶嵌白色粉线,黑漆大门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门框四周用米黄色石条围成,门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饰,呈现鲜明的海派建筑风格。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李公馆”客厅召开。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因陈独秀在广州筹款办学、李大钊在北京领导教职员反对北洋政府拖欠教育经费均未能与会。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出席会议。大家围坐于客厅长餐桌四周,室内没有特别布置,陈设简单,气氛庄重。

7月30日晚,举行中共一大第六次会议,原定议题是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会议刚开始,一个陌生中年男子突然闯入,环视一遍在场者后说声“对不起,我找错了地方”,匆忙退出。秘密工作经验丰富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断定此人是密探,建议立即休会,大家迅速分散离开。

代表们撤出“李公馆”仅10多分钟,门外就传来刺耳的警笛声,接着出现了两辆巡捕房警车。

在附近纳凉的一些居民,惊恐地张望着。有人轻声叹息:“李公馆肯定出了大事啦!”有人感到不解:“李家是有一定身份的,竟然也会飞来横祸!”有的人则自言自语:“看起来,这像是要倒霉啦!”总之,他们都觉得“李公馆”难逃一劫。

凶神恶煞般的巡捕和密探闯入“李公馆”后,法籍警官打量了一下,马上厉声质问:“谁是这房子的主人?”

李汉俊回答:“我就是。”

“你们刚才开什么会?”

“北京大学的几位教授谈编辑‘新时代丛书的事情,并不是开会。”

“为什么家里藏着这么多书?”

“我是教员,这些书是为了参考、研究用的。”

“为什么有许多社会主义书籍?”

“我兼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什么书都要看看。”

“那两个外国人是什么人?”

“他们是英国人,是北京大学的教授。这次暑假到上海,常来这里聊天。”

……

经李汉俊用熟练的法语泰然应对,这些家伙的气焰有所收敛。既然是出版机构,出出进进的人自然不会少;编辑与不同思想倾向的作者坐在一起,谈谈约稿和出版方面的事,也是顺理成章的。法籍警官觉得没借口和没必要深究,就折腾一下,不了了之。包惠僧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几个问题》回忆,在巡捕们离开之后,他曾前往探视情况,李汉俊告知:“我对他们说是北大几个教授在这里商量编现代丛书的问题。侥幸的是一份党纲放在李书城写字台抽屉里,竟没被发现。”由于机智地利用新时代丛书社作掩护,使中共一大会址化险为夷,撤离的代表们也避免被追踪。当然,新时代丛书社并非仅是一个空名,它后曾推出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如今这套“新时代丛书”仍能在上海图书馆找到。

再说那些在不远处窥探的居民,见“李公馆”最终竟安然无恙,他们都猜不透原因,感到非常奇怪。

转移到嘉兴南湖

7月30日深夜,天空中的一大片乌云慢慢消散。从“李公馆”出来的代表们,陆续聚集于老渔阳里2号。李达和妻子王会悟已在这里住了较长时间。

代表们都觉得,巡捕房对“李公馆”的侵扰,虽未造成大的损失,但那里肯定会被监视,已不再安全。在商议时,王会悟提出可去她熟悉的浙江嘉兴,在南湖租用一艘游船继续开会。这个建议被采纳。于是,中共一大的最后一天会议,就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犹如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于东方,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