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刘忠来京觐见,拜会了刘伯温之后,又到户部送上了财政收支账簿。当晚夜深人静之时,刘忠的两个幕僚叫开李福府邸的大门,送进去一个书箱。过不多久,两个幕僚告辞出来,没等门房关上大门,府门两侧突然冲出一队锦衣卫,推开大门一拥而入。李福正看着书箱里的银子眉开眼笑,一见带队的竟是刘伯温,顿时面如土色……
转天一早,刘伯温紧急求见朱元璋,递上奏折,带上人证和物证。朱元璋是叫花子出身,眼看这一千两白花花的银子差点儿进了李福腰包,登时大怒,马上大笔一挥:“斩立决!”命刘伯温亲临法场监斩。
押着李福来到法场,刘伯温心里好不得意,朱元璋定了李福的死罪,他的顶头上司兼姐夫李善长岂能无罪?只待斩了李福,再参他李善长一本,告他任人唯亲以权谋私,纵容下属祸乱朝纲!
将近午时三刻,刘伯温命刽子手把李福押上断头台,正准备下令开斩,突见一骑快马疾驰而来,刘伯温心知有变,急忙喝令:“快斩!快斩!”刽子手看见了快马,又听见骑马人大叫:“刀下留人!”便知来了赦令,举起鬼头刀擦着李福的头皮掠过,也算给了刘大人面子……
到了朝堂上,刘伯温才知道原委。当着朱元璋的面,李善长给刘伯温算了一笔账:每到年底十三个省一起来审核,账簿堆积如山,可李福手下只有十几个郎中,若要年底前审完,只能请郎中们日夜不休地算账。各省官员们为了早点儿回家过年,总不能让郎中们白熬夜,就算给一千两银子,每个郎中只能分得几十两,也不过就是点儿辛苦钱嘛!就算是李福受贿,也是刘忠主动行贿,只斩李福岂不冤枉!
刘伯温边听边冷笑,李善长明明是欲盖弥彰,只拿刘忠这一千两说事,不说十三个省要送多少银子?那些账目有纰漏的又会送多少?这些贿赂又是从哪里来?说到辛苦更是可笑,只要银子到位,大笔一挥就算过关,吃饱了撑的还不眠不休?
刘伯温刚要反驳,李善长拿起一锭刘忠行贿的银子递了过来,刘伯温接过来一看:竟是铸有“大明库银”的元宝锭!竟敢拿库银行贿,简直是胆大包天!押上来刘忠一审,刘伯温更是傻了眼,当时只想着钓李福上钩,却忘了刘忠是个清官,哪里有那么多银子行贿?只好挪用了库银,待事后再慢慢归还。刘伯温后悔不迭:如果朱元璋认定是他指使刘忠挪用库银,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事已至此,刘伯温也豁出去了,一定给朱元璋算上一笔账,让他知道李福捞了多少“辛苦钱”,只要朝廷下决心惩治贪腐,哪怕自己治罪丢官,也算没有白忙活一场!
刘伯温还要上奏,朱元璋却摆摆手:“不要说了,你要说什么朕都知道,你不是能掐会算吗?知道朕打算怎么处置你们吗?”刘伯温赶紧跪下:“请皇上治罪!”朱元璋重重一掌拍在龙案上,吓得众人一齐下跪,战战兢兢听候宣判,哪知朱元璋只是“哼”了一声,甩甩衣袖退朝了……
能掐会算的刘伯温,怎么也没算到竟会这样不了了之,其实他不知道朱元璋心里的算盘:刘伯温是开国元勋,李善长是治国能臣,刘忠是个清官,李福不过拿了点儿辛苦钱,水至清则无鱼嘛,如果斤斤计较起来,往后谁还肯为朝廷出力?还是点到为止吧!至于刘伯温担心的贪腐之风愈演愈烈,朱元璋才不在乎呢。几天后是刘伯温生辰,官员们都来给刘伯温贺寿,李善长也送来了一幅画,大家都很奇怪,没听说他也会作画啊!刘伯温打开来一看,上面画了一只正在滴水的竹篮!
官员们莫名其妙,只有刘伯温心里清楚,李善长这是在告诉自己:只要朝廷不下决心惩治贪腐,你小子再折腾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