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知县陈鼎,虽为七品小官,却才识过人,他对九口塘尸案早存怀疑,一直在冷眼旁观。这天傍晚,忽听门人来报,古城县被开缺的刑房书吏李献宗求见,便说快快请进。当陈鼎听完李献宗的叙述后,随即透露了一个消息:皇上批准了总督迈柱关于判处涂如松死刑的上奏,已派湖北巡抚吴应棻前来传旨,估计明天就会路过黄安前往古城行刑。
第二天中午时分,只听鼓乐声起,一群差役手执“肃静”“回避”的大牌慢慢而过,一顶四人大轿,前呼后拥而至。这时李献宗不顾一切地从围观的人群中冲到大轿前,连声喊着“冤枉”跪倒在地,双手将状子高举在头顶。
吴应棻命人接过状子一看,大吃一惊:他奉旨前来,正是为九口塘尸案处斩人犯的,如今竟有人冒死翻案,看来情形非同一般!当天晚上,吴应棻细细地看了这份诉状,同时又对照了总督迈柱的奏报抄件,竟然大相径庭,不觉暗喜在心。原来他此番前来,雍正皇帝另有密诏,要他顺便查访年羹尧同僚迈柱的动静,如果发现异常,立刻上奏。眼前这个案子,正好让他抓住把柄。吴应棻也不按当时的规矩,让李献宗滚钉板验真心了,而是让人悄悄将他带到后堂,客气地进行了询问。
李献宗刚说完,吴应棻就脱口而出:“本官明日就授命陈知县,前往古城杨同范家中,搜拿杨氏就是。”李献宗连忙摆手说:“使不得,使不得!杨同范身为生员,却是古城一霸,有财有势,耳目众多,要是这么明火执仗地去缉拿,他很快就会得知风声,极有可能将杨氏转移,或干脆杀人灭口,到头来赔上我一条命是小事,这个大冤案就再也无法昭雪了!”
吴应棻一听也对,又连忙讨教对策,李献宗随即说道:“巡抚大人暂时不要去古城,以免惊动高仁杰,而密令陈鼎带着捕快,扬言要去查访本县逃往古城的几个暗娼,趁其不备,闯进杨家,捣毁夹墙,一举捕获杨三姑,然后即令陈知县开堂复审。”吴应棻听罢大喜,立刻命人传见陈鼎,要他连夜动身。
这天一早,杨同范刚从杨三姑暗室出来,忽听丫环来报,说有个年轻女子求见。杨同范匆匆洗漱完毕来到客厅,果然有一个天仙般的女子站在那里。可忽然跑进一个家人,报说外面来了一位官员,带着几个公人闯进后宅,要追查一名逃跑的暗娼。
杨同范听说官员带人追查,手忙脚乱地把那女子推进夹墙暗室,转身向外迎去。就在这时,陈鼎已出现在面前,喊了一声“搜!”那些捕快立即推开杨同范,准备动手,可忽听从夹墙里传出喊声:“别难为杨生员了,逃犯是我,就在这里!”众人寻声一拥而上,打开夹墙暗门。杨同范一时惊呆了,只见那女子出来笑嘻嘻地道:“杨生员,多谢指引,麻烦你了!”杨三姑乖乖就擒,杨同范这时才知中计,但为时已晚,一根铁链套上脖子,被带走了。
陈鼎拿着巡抚大人的手令,直奔古城县衙。只听陈鼎大吼一声:“拿下!”高仁杰当即被捕快们掀翻在地,摘掉官帽,剥去官服,捆绑起来。陈鼎又发出签票,火速将薛义缉拿归案。然后,他命人将涂如松带上来,开堂审理,也把汤应求请来观审。 杨三姑早已吓瘫在地,但当看到涂如松被折磨得不像个人样时,竟也良心触动,“哇”地失声痛哭起来:“如松,是我害了你啊!他们这样折磨你,我实在不知道啊!”然后将自己从涂家出走,到与杨同范旧情复发,怕涂家要人,借尸将涂如松置于死地等情形都招认了。杨同范和薛义三人深知自己罪孽深重,再也不敢隐瞒,个个都招了供画了押。
陈鼎当堂判定:涂如松无罪释放,汤应求官复原职,李献宗提升为县丞,为李荣立碑重恤家属,杨三姑苦役五年,高仁杰革职充军,杨同范和薛义一并处斩,并把复审详情写成案卷,上报巡抚衙门,等候朝廷批复执行。
不久,雍正皇帝御笔颁诏,重新钦定了该案,一桩硬生生逼出来的冤狱,总算是得到了昭雪,没有成为不白之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