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御史“赠画”(2)

姚绶入住扬州后,不顾路途劳顿,马不停蹄地体察民情,整顿盐务,很快把张顺水和赠画一事忘得一干二净。

姚绶在扬州大刀阔斧地剔除盐务管理上的积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私盐”的查处上,因为官商勾结,推进的阻力很大。

这天,姚绶在翻阅卷宗时,无意间看到一份状告书,其中有揭露商人张顺水勾结地方官员大量走私官盐,偷漏盐税。这让姚绶大吃一惊,此张顺水与之前索画的张顺水是同一个人吗?姚绶马上传唤负责盐政的地方官,了解张顺水走私一案。

盐运使很快进来问:“御史大人,有何要事?”

姚绶指了指桌上的状告书:“张顺水你认识吗?为何把如此大的走私案压着不办?”

盐运使一听姚绶提到张顺水,马上趋步上前,轻声说道:“张顺水与大人是同乡,听说亲如兄弟,他偶尔做点私盐生意,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听了盐运使轻描淡写的答话,姚绶确定就是同一人,也似乎明白了张顺水前几日索画的目的了,便追问盐运使:“我和张顺水仅仅是同乡,是不是因为我赠给他一幅画,就说我们亲如兄弟,简直胡闹!”

看到姚绶一脸愤怒之色,盐运使忙解释:“是的,张顺水把大人画的《竹石图》悬挂在他的酒馆大厅最醒目的地方,这个酒馆进进出出的都是些达官贵人,张顺水言必称与大人关系好,我们都敬畏大人,所以对张顺水贩卖私盐一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盐运使的一席话,使姚绶顿时火冒三丈,他最痛恨这种使小聪明耍小手段的卑鄙小人。立即下令盐运使严查此案,要一查到底,严惩不贷。

张顺水一案并不复杂,贩卖私盐的证据确实,很快就结案了。按《大明律》规定:“凡贩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张顺水被杖击一百,流放云南。

姚绶不徇私情,秉公执法,受到当地百姓的盛赞,也震慑了一些地方官员,一时间两淮地区的风气大为好转。

不几日,姚绶正在官署处理公务,盐运使火急火燎地闯了进来:“御史大人,不好了,朝廷派人来调查你在扬州收受贿赂一事,听说是张顺水举报的。”

姚绶很镇静地说:“慌什么,身正不怕影子斜。”

不一会儿,钦差大人出现在姚绶面前,询问是否收受过张顺水的一方价值不菲的砚台。

因事务繁忙,姚绶差点忘了张顺水在索画时把一些文房四宝搁置他家的事,于是把张顺水那天来访的全过程,一五一十向钦差大人讲了个明明白白。最后姚绶说:“那方砚台好像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物件。”

钦差大人说:“那砚台还在你家吧,请姚御史去拿来,我们当场验一验。”

姚绶的清廉,不是浪得虚名。虽然当时不知道这些文房四宝里隐藏着什么秘密,放在家中总觉不妥,次日就将这些东西上交给了官府。姚绶转身让下人去找出那方砚台,交给钦差大人,细细查验。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老砚台的背面,隐约可见几行铭文,用秀丽的行楷刻着:“色温润,制古朴,永宜宝之”,落款一个“轼”字,下面是一方刻有“子瞻”两个篆字的印章。这分明是大文豪苏东坡的藏砚,价值连城。

姚绶万万没有想到会遇上这么一个无耻的同乡,不仅骗取画作攀附关系,还给他挖了这么大一个陷阱,好在姚御史办事坚守清廉,遇事多个心眼,没有把砚台占为己有,否则自己的廉史名声将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