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子喂毒饭(2)

第二天,孙知县开庭审理此案,面对公堂外的众多百姓,他说出了自己的推断,并拿出50两银子做证据,百姓们都纷纷点头,说县太爷的推断合乎情理,不是凭空臆断。但即便这样,赵老板还是大喊冤枉,说自己经商多年,知道“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的道理,他只是怕张文久先给孙知县送礼,故而抢先一步先给孙知县送礼了。

孙知县冷笑道:“此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你还强词夺理?看来,不给你吃点苦头,你是不会招了。来人,给我重责五十大板,看他招还是不招。”左右走出六个衙役,四人将赵老板按倒,另外两人高高举起板子,对准赵老板的屁股噼里啪啦一顿打。赵老板被打得皮开肉绽,哭叫连连,五十大板还没打到一半,他就高声喊道:“大人,别打了,我……我招了。”孙知县让衙役住手,一旁的师爷将一张已经写好的招供纸递到赵老板面前,让他签字画押,随后赵老板被关进了大牢……

刘墉听完赵福贵的讲述,这心里就有些数了。他将赵福贵一行人劝走,第二天就去了诸城县衙。

孙知县听闻刘墉来了,亲自到门外迎接。他恭恭敬敬地将刘墉迎进县衙,让人端上香茗。

刘墉直截了当地问起张文久一案,孙知县详细地将情况讲述了一遍。刘墉听完后说:“孙大人,你的推断看起来很合理,可你遗漏了一个重要的细节,本案重要的当事人张三到哪里去了?”孙知县说:“下官已经派人到处寻找,却一直没有找到。”刘墉说:“那张三家里无妻无儿,只有一个七旬老母。听人说,他是个大孝子,本官估计他心里肯定放不下老母,一定会趁夜深人静之时潜回家探望。你可以派人日夜蹲守,肯定能将他一举擒获。”

没过几日,县衙就传出消息,张三深夜回家探望老母时,被蹲守的衙役擒获了,现在正关在大牢里等候次日审判。

这天晚上,诸城的大牢里,一个牢子端着一碗糙米饭走进一个监室,说:“张三,吃饭了!”这时,那名囚犯靠近牢门,突然伸出手,一把将那牢子抓住,说:“你在我的饭里掺了什么?”牢子颤声道:“没……没什么。”

这时,牢门忽然开了,从外边走进来一行人,为首的是刘墉,他身后紧跟着孙知县和数名公差。孙知县一挥手,两名公差将那牢子控制住,一名公差将一根银针插进那碗米饭里,瞬间,那根银针就变成了黑色。

刘墉说:“早就猜到你们会杀人灭口,还不快快招来。”牢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大人饶命,小人也是一时糊涂,收了王松100两银子,答应下毒杀死张三,这样就死无对证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王松和陈五所为,真正见财起意的是他们。在赣榆时,他们和张三商量,把2000两银子平分然后远走高飞,张三不但不从,反而大怒,要去告官。王松二人怕事情败露,就把张三杀了,并将张三的尸体抛进一条大河。

之后,王松和陈五将银子平分了,回到诸城县后,谎称银子被张三拐走了。没想到孙知县妄下论断,以自己的推测使赵老板锒铛入狱,赵老板的家人不得不前去刘墉家里告状。刘墉从赵福贵的讲述中听出了案情漏洞,并让孙知县假意派人去张三家中蹲守,还放出张三被抓获的假消息。

王松、陈五二人听说此事后,胆战心惊,以为张三大难不死,又活了过来,一旦张三说出实情,那他们就完了。于是王松就拿出100两银子买通那个牢子,让他毒死张三。王松万万没想到,这正是刘墉设下的圈套,监牢中的张三其实是一名公差假扮的。

这时,一名捕快匆匆走进大牢禀告:“刘大人,按照您的吩咐,我们已经将王松和陈五抓获。”刘墉微微一笑:“这案子真相大白,看来今晚我可以睡个好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