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匣子(2)

宋家彦盯着马二柱,仔细看了好大一会儿,才将憔悴、消瘦的他认了出来。宋家彦对马二柱说,今天他因为走亲戚路过柳园村,不想碰见了马二柱。马二柱则告诉宋家彦说,他如今仍然天天上山寻找那只小木匣。宋家彦大吃了一惊,连忙劝说马二柱不要继续寻找了。马二柱却说:“不,宋兄,我一定要继续寻找,并且肯定能寻找得到!”

宋家彦摇摇头,正要走开,马二柱急了,追问道:“宋兄,两年多前,你所说的’重谢那句话,还算不算数?”宋家彦没好气道:“算数!如果你不听我的劝,非要继续寻找,那你就继续寻找吧!如果你找到了,我愿意倾其所有答谢你!唉,真没见过像你这样死心眼的!”说着,宋家彦一甩衣袖,走了。而马二柱愣在当场,半晌才回过神来,乐得嘴都合不拢,心想:宋家那么有钱,“倾其所有”,那该是多少钱啊!虽然不知道我还要为此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但却太值得了!

3、

半个多月后的一天,马二柱正像往常一样,在山崖下寻找着,忽然,他看见一块大石头下有一道石缝,石缝里似乎有件什么东西。他吃力地搬开那块大石头,掏出那件东西一看,原来那是一只小木匣,被一块油布包裹着,小木匣上挂着一只铜锁。他顿时推测了出来:这只小木匣,肯定是宋家彦丢失的那只—当时,它落入了那道石缝里,而碰巧的是,从山崖上滚落下来的一块大石头,盖住了那道石缝,挡住了视线,因此它一直没能被寻找到。因为被油布包裹着,那只小木匣竟然没有腐烂。

马二柱高兴得开怀大笑,他立即把那只小木匣捧回了家中。当天晚上,他几次想撬开小木匣上的铜锁,将匣内的东西据为己有,但一想到即将到手的宋家彦“倾其所有”的重谢,他便极力压抑着自己,罢了手。第二天,他携带小木匣,赶往梨花渡镇。

一路脚下生风,马二柱终于赶到了梨花渡镇,稍一打听,他便找到了宋家,而眼前的景象不禁令他大为不解。

只见宋家只有三间破旧的房屋,宋家彦正在屋前劈柴。马二柱疑惑地想:宋家不是十分富有,在庐州城里开着十多家店铺吗?为何他家只有三间破旧的房屋?

见马二柱找上门来,宋家彦感到十分意外,他连忙停下手中的活,接过了那只小木匣,并当着马二柱的面,打开了那只小木匣。只见匣子里并无金银财宝,只有一封书信。望着马二柱发愣的样子,宋家彦开了口:“马老弟,是这么一回事……”

原来,宋家原先确实是梨花渡镇上首屈一指的大户,在庐州城里开着十多家店铺,生意非常红火,宋家彦的父亲是店铺里的大掌柜,宋家彦的大哥是二掌柜,二哥是三掌柜。两年多前的一天,宋父与宋家彦回到了梨花渡镇,没过几天,宋父就得了急病,很快就不行了。临死之前,他给留在庐州城里的大儿子、二儿子写了一封书信,在信中,他立下遗嘱,说让三儿子宋家彦当大掌柜,当宋家的主事之人。因为路途遥远,宋父病逝后,宋家彦没有派人通知大哥、二哥回来奔丧。办完丧事后,宋家彦将那封书信放入一只小木匣内,然后携带着那封书信赶往庐州城,不想却在路过柳园村时,那只小木匣滚下了山崖……到了庐州城后,宋家彦说出了父亲的遗嘱,但因为没有书信作为凭据,他的大哥、二哥根本就不信他的话,从此,宋家三兄弟陷入了内斗之中,无心打理生意,很快就将家产败了个一干二净,连家中的房屋都被卖了,只剩下了三间破旧的屋子。无奈之下,宋家彦回到了梨花渡镇,艰难度日……

4、

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马二柱顿时如遭五雷轰顶,身子晃了几晃,差点儿一头栽倒在地。宋家彦连忙一把扶住马二柱,安慰道:“马老弟,你为我寻找回了我父亲的亲笔书信,我很感激你,我愿意倾其所有感谢你!”

过了好半天,马二柱才终于稳住了心神,口中喃喃道:“感谢我?如今你家已经成了这样,你拿什么感谢我?”宋家彦指着屋内的两只竹篓,道:“我家只有这一担白米了,马老弟,如果你不嫌弃,你就将这一担白米挑走吧—这就是我的‘倾其所有!”

马二柱环顾了一下屋内,发现宋家除了那一担白米,确实没有第二件像样的东西了,无奈之下,他只得挑起了那担白米,离开了梨花渡镇,赶往柳园村。一路上,他都在想:我不能白白寻找到那只小木匣,我一定要将这担米挑回家中!可是,我寻找了两年多时间,却只得到了这一担米,真是不甘心啊!如果两年多前,我没有继续寻找小木匣,而是继续做自己的生意,那该有多好啊……

三百多里路程,挑着一副重担,马二柱一路走走停停,身上的汗几乎没有干过。这天,他终于回到了柳园村,可他刚来到自家的门前,又累、又不甘心、又后悔的他,便虚脱得一头栽倒在地,气绝身亡!

马大柱闻讯赶回了柳园村,抱着马二柱的尸体,他不禁泪水长流:“弟弟,你不该如此贪心,贪心送了命,不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