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的月亮

远处青山托起一轮亮晶晶的月亮,洁白的月光洒落在古老的青砖绿瓦上,这连绵不绝的山岳,这古老的小镇,在月光下,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以一种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我们。

我来广西贺州黄姚古镇的次数已数不清了,夜间游览却是第一次。断黑,华灯齐明,窄窄街道,游客络绎不绝,街巷两边的楼房披着彩灯,亮晶晶的古镇像是天街落尘寰,美到言语失色的地步。商店铺面门都敞开着,游客们不顾劳累地串店走巷购物……我们顺着石板路往街巷深处走,只想看看古镇的夜景。南方的月夜,美丽、明朗而又深沉,宛如安谧的梦境。

月光下,我见不远处有人在凉亭的石条上坐着聊天,都是镇上一些老人。古镇人喜欢夜间乘凉,谈天说地。老人们见我们,热情地打起招呼。

“老人家,我们是外地来旅游的,想知道这黄姚镇是怎么来的?”我每到一地都喜欢打听其地名的来历。

一位戴眼镜的老人,不假思索地接过话题。他说,黄姚最早发祥在宋代开宝年间,当时这里方圆数十里都荒无人烟,只在如今的中兴街龙利寨,有姓黄和姓姚的两户人家居住。宋代皇祜年间狄青南征,宋将杨文广部到昭平,部队驻扎黄姚,因不知此地名称,访问当地土着,得知黄、姚姓居多,便把这里叫做“黄姚”。后经历代扩建成了个圩镇,叫“黄姚镇”,地名沿用至今。

黄姚古镇最兴盛时有200多户,4000多人。聪明的客家人纷纷从外地迁入,开垦荒地,植树造林,建房造屋,经商置业,同时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当年,古镇的商店铺面有200多个,布行、铁匠铺、金银店上百家,仅豆豉作坊就有30多家,商货土产远销东南亚。黄姚成了当时桂东、粤西地区最为繁华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商家老板、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老人们在叙说时,都带着几分得意,几分自豪。我想,这些老人才是姚黄古镇最好的解说员。

在一条僻静的街巷,我们走进一家灯火通明的老宅,一位衣着整洁时髦的女主人迎上前来。她热情地问我们是否要住宿。我说只是想进屋参观一下。她满面笑容地说,没关系,楼上楼下都可以看看!她领我们直登四楼的凉台,她说,这是新建的观景台,住宿的客人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赏月,看古镇全景。

“老板娘,听口音您不是本地人吧?”我问道。“我是福建厦门人,在黄姚住了十多年了!”“怎么想起到黄姚古镇来呢?”“这地方山清水秀,环境安静,还是长寿之乡,慕名而来的。”她告诉我们,十多年前和丈夫一起到黄姚旅游,觉得这地方不错,适合养老,便租了这栋老屋,原先己很破旧,他们花钱修旧如旧,内部装修了一下。现在夫妻俩住一楼,其他三层当客栈供游客住宿,收入可供每年房子的租金。他们在黄姚生活得安逸开心。

我伫立凉台上,极目望去,黄姚璀璨的夜色尽收眼底,月光下一片灯火辉煌。站在旁边的景区管委会主任指着远处说,那灯火通明处便是黄姚新区,那里将打造一个融古镇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热情的他要我们一定去看看新引进的丝织品名牌门店。我们踏着清辉,漫步前往。这是一栋三层楼的商店,店里陈列着旗袍、丝巾、丝包等中式丝织品。据史料记载,黄姚古镇当年丝织业发达,当时织布、染布作坊有20多家。这里既是丝绸的生产地,又是丝绸的贸易中心,丝绸品远销东南亚,是粤桂连通海上丝绸之路的驿站之一。

在返回住地的路上,我们途经古镇的东门楼。凭着门楼内的灯光,我被楼内的一副对联吸引住了:“明月照山间月移山影行人往,清风飘云际风送云踪去复来。”

这联写的是古镇的美景,风清月明,山清水秀,犹如人间仙境。不仅生活在这山水之间的黄姚人惬意舒适,悠悠自得,即使是清风、行云也不愿离去,依恋不舍。在古镇住了两三天,深有同感。

夜深了,踱步回住地路上的时候,我偶一抬头,月亮依然明晃晃的,发着白金一样的光辉,静静地、几乎不为人察觉地嵌在蓝色的天空!在别处我从来没见到这样清新娴静的景致,亮若白金的月华,美丽飘逸的月景。真为它的意境倾倒!

我久久地在月下徘徊,久久不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