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尚龙讲过一件小事:有一次,他正在看《希望永远都在》这本书,有个朋友走了过来,看了一眼书名,用调侃的语气说:“你也看‘鸡汤’啊!”那个人不知道的是,《希望永远都在》是一本讲柬埔寨红色高棉历史的书,内容很厚重,只是名字像鸡汤而已。
在工作、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类人,总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自以为是地去评判他人和指点他人。比如别人无车无房,说因为他穷;别人生活简单,说人家单调乏味没情调;别人社交应酬少,说人家能力差情商低……无论这判断是否正确,即便正确,说出来就差些意思了,因为没人喜欢被人说三道四、指指点点。
生活不易,你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就不要轻易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给他人以体面,不声张别人的难处和弱点是一种善良。人性中最大的问题,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简单地揣测他人并妄加评论,不仅折射出自己的浅薄,而且很多时候都化成了伤害对方的一根刺。
不随意评价他人,是一种修养,更是一场自我修行。庄子在《德充符》里讲了一个“畸形人”,他长得丑,身体又有残疾,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但大家就是喜欢他,每个人都能从他那里找到快乐,并且被他深深吸引。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有一种本事,就是不评价别人,不但嘴上不评价别人,甚至心里也不评价别人。
《晋书·阮籍传》中说:“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发言玄远”,是说阮籍说话,或云山雾罩,或顾左右而言他;“口不臧否”是说阮籍从不轻易评价他人、说长道短。
《论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子贡议论别人是非短长,孔子不屑这种行为,就毫不客气地批评他:“你自己难道就做得很好吗?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评论他人,要着力于自己提高修养。”作家王小波曾说:“口沫飞溅,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层次很低。”而总是向他人投出恶语之箭的人,不只是层次低,已经相当于刺客了。
历史上,还有因“好发表意见”,而落得“非正常死亡”的。《明史·解缙传》说,解缙“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解缙常直言无忌地品评大臣,说某人趋炎附势,虽有才而行不端;某人可算君子,却短于才华;某人是薄书之才,驵侩之心;某人有德望,但不疏远小人……这些被他评论的人,恰恰都是朝中一二品大员。他们听到这些,自然对其反感甚至嫉恨。解缙口无遮拦,得罪了许多朝中同僚,后来他也因掺和皇帝“家务事”,被人参了一本又一本,最终被下狱。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一个成熟的人,从不轻易评价别人;一个善良的人,懂得待人如何温言细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我们就要做一个有口德的人,不随便论人是非,不口无遮拦,谦虚谨慎地为人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