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在堵车

开车的人都遇到过这样一种交通现象:前面没有发生事故,没有停顿车辆,不是上下班高峰期,也不是合流交替行驶道路,在车辆正常行驶的状态下,莫名其妙地出现堵塞,过了一段时间又毫无征兆地自行恢复。人们幽默地称这种现象为“幽灵堵车”。

其实,幽灵般的交通拥堵是高速公路上车辆通行的一种新兴特征。在正常行驶的车流中,有一辆汽车缓慢减速时,“幽灵堵车”就会开始,减速动作就像波浪一样,通过行车道向后传播,导致后面的汽车也减速。换而言之,在车流量不大的道路上,由于某个司机不当操作,比如急刹车、突然变道、加速超车这种突发性的行为,虽然看起来并没有造成任何事故,但是每个人的反应都是有差别的,驾驶人对这种突发性的状况如果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就可能导致短暂的停顿,而在其后方的车辆会引发一连串的停顿。

对第一辆车来说,只是将速度放慢了一点,但是其带来的“波动效应”会导致后方的车辆不断将速度放缓,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最终造成堵塞现象。这条路就像撞上了“幽灵”一样,开始了莫名的堵车。

有研究人员粗略估算过,在车流量较大的路段,一个急刹车会影响到20辆车的行驶,受其影响的路长超过500米。这样看来,“幽灵堵车”归根结底是被不良开车习惯引发和加剧的“蝴蝶效应”。那么,有没有解决办法呢?

最近,致力于研究“幽灵堵车”现象的麻省理工学院的霍恩教授和他的团队提出了一个新方案:行车间距双边控制法,即在遇到前方刹车等情况时,快速调整与前后车之间的距离,尽量使其位于二者之间。因为适当的车距在车流中扮演着阻尼器的作用,可以缓解潜在的“幽灵堵车”问题。研究人员还建立了一个仿真模型模拟普通路况,正常行驶中的小车很快陷入拥堵;而当研究人员开启双边控制,拥堵情况开始缓解并最终消失。霍恩教授指出:行车间距双边控制法可以通过简单修改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来实现。

看来,干掉“幽灵”的最佳方案,是让道路上的汽车之间保持相等的间距。当然,前提是每个驾驶人都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否则,“幽灵堵车”还是会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