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在雪域东缘,戈壁之南。极目远眺,延绵不绝的祁连山脉勾连着巍峨的阿尔金山脉,将雪域与戈壁分割开来,纵横千里的沟壑滚石见证了不同文明的交汇,沉积千年的大漠黄沙掩埋了帝国兴衰的秘密。小城虽人口稀少,但扼制中原通向西域、雪域的咽喉。一路向西,茫茫大漠在眼前铺展。马嘶声、驼铃声,利刃寒光逼人,王师金戈铁马,一切终归黄沙,两千多年的辉煌,不过一瞥。南下数百千米,则草原、曲流纵横遍布。藏家女子梳着长辫,清冷明净的双眸使得青涩却又轮廓分明的面庞透着沁人心脾的静美,笑容如圣错旁的格桑,始终绽放,扣人心弦。
小城景色虽壮美,但贫困始终笼罩在这里。正因如此,这里来了一批批人又走了一批批人,却始终有那么几个西北方言中的“愣头青”坚守在这里,既保民又扶贫。
老郑便是其中一员。
这年霜降,藏区异常寒冷。老郑拽上棉衣,来不及清理积攒多日的胡须,便星夜赶赴牧区处理警情。草原的警情比较单一,不是丢了羊,就是丢了牛,而这次相对而言比较少见——狼钻进羊圈咬了好几只小羊羔。老郑一边打开警笛,一边闪烁警灯,远处的山包上还能看到和星辰一同闪烁的眸子,那时不时冒出的几声嚎叫却渐行渐远——狼群退了。老郑来到藏区已近二十年,没人数过他处理了多少起类似的警情。
老郑是省城人,毕业于本科警校。是的,你没有听错,这个不修边幅,警服上不是泥就是土的中年糙汉,是妥妥的城里人,妥妥的大学生。没有人知道老郑为什么会选择驻守藏区,也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常年扎根基层,总之战友们都觉得他是个“愣头青”。
这次报警的老乡是老郑新的帮扶对象,镇上给他修了羊舍,儿子也被送去农牧学校学习,开春他们一家就会搬到镇子上,这个霜降可能是老乡最后一次为安全而提心吊胆。和老乡合力修补完羊圈,老郑又嘱咐了几句,留下一些生活物资,便登上那辆老掉牙的吉普车。此时的老郑早已睡意全无,他索性趁着夜幕,去往草原中心散心。光污染显然没有侵蚀这里的浩瀚星空。来到藏区前,老郑总以为银河只是繁星密集处,当他脚踏荒凉大地,放眼天际,才真正知道,银河真的是一条会流淌的大河。在城市居住的人们也许很难意识到,藏在雾霾背后的每一颗星辰,都是与地球朝夕相处的伴邻。严格意义上来说,老郑脚下的土地属于“第三极”,因而此时此刻站在山包之上的他,是离繁星最近的人类之一。流淌的冷光,可能来自几万年前,也许那些恒星早在星光闪耀地球前,便已陨落,但总有星辰亘古闪耀,平凡、微弱,帮助人类在暗夜寻找光明……老郑嘴角微扬,苦涩中又有所欣慰。
天色初露鱼白,凌晨时分的好天气被翻滚的黑云所摧毁,这就是雪域高原,一切都是变幻莫测。深秋的高原已寒彻入骨,老郑从后座扯下堆放着的大衣,从中挑选了一件略显整洁的裹在身上。老郑要去见一个人。
老郑的辖区有一个寺院,旺季时,这里满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而此时,除了佛殿里守灯诵经的僧人外,不见他人。老郑拖着疲倦的身体,厚重的皮靴在石板地上镗镗作响……转经筒在西风轰击下,发出细微的铜铃声,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馥郁的香火味。亘古静穆的庙宇在阴沉黑云的映衬下,竟有了时空无涉的质感。庙宇就在这儿,旷古无言。
老郑要见的人,是位大学教授。儿子牺牲后,他主动申请调往儿子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工作。没错,老教授的儿子正是老郑的警校同窗,也是他在藏区的战友。大学时期,老郑与老教授的儿子曾与同学们游览藏区,雪域的美景吸引了他们,帮助藏区脱贫致富的使命感留下了他们。毕业后,他们主动申请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战斗。老郑称老教授为“爸爸”,而老教授见到老郑也如同见到亲生儿子。每每见面,原本一丝不苟的教授便很自然地从眉眼中溢出笑容,慈祥而富有感染力,静静地握住老郑的手,听老郑诉说琐事。老郑见到“爸爸”,总会刻意掩藏自己的疲态,有说有笑地同“爸爸”讲述工作中的趣事。
从老教授那里,我们才得知这么多年老郑始终坚守藏区最主要的原因——还情。
那是十几年前的冬至,大雪覆压山头,积雪没过车顶,狂风肆虐咆哮。接到遇险警情,尚且年轻的警官们在老民警的带领下外出营救被困车辆,疏导交通。他们一行四人,拉开警笛便冲入风雪。那个时候救援保障并不完备,风雪天出警可谓是刀尖上跳舞,他们只能一路开车一路喊话。在盘山公路一处转弯处,老郑找到了被困车辆,被困人员生命体征垂危。暴风怒雪中,两位老民警选择留下,一边指挥交通一边等待支援,并让老郑和教授的儿子载着伤者赶赴医院抢救。将伤者送往医院后,老郑与教授的儿子迅速让县城的同事联系伤者家属,待一切交代妥当后,便又火急火燎地驾车返回事故地点。雪很大,山路又很崎岖,在盘山路的一处陡壁,意外发生了。厚重的积雪将松垮的山石压了下来,正正地砸到了老郑的车前,冰溜的行车道刹车根本不起作用。为了让车停下来,老教授的儿子让老郑松开方向盘抱好头,他一把扯过方向盘,副驾驶一侧狠狠地撞向了巨石……
车停了,副驾驶一侧完全凹陷,老教授的儿子当场牺牲……遭受猛烈冲击后的老郑深度昏迷,第二天清晨上山找羊的牧民将他救了出来,背了他几千米,才碰上前来支援的队伍……
自那以后,老郑的心深深地扎在了藏区。为了这片留下战友鲜血的土地,也是为了其他牺牲的战友。十几年来,老郑全心全意为辖区的百姓解决困难,什么难事他先上,什么责任他先担。藏区人民对自己的好,老郑始终放在心上;人民百姓对自己的信任,为老郑帽檐上的警徽增添了光辉。
老郑驶向初见微光的地平线,背光下,他那被皱纹所充斥的黝黑面庞显得十分刚毅。那不是别的,正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定信仰和责任使命在他生命中留下的印迹。
千百个清晨,或朝霞洒满大地,或暴雪覆压山头,倚坐在街角巷陌的藏族老人始终如一,独自拉响扎木聂,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吟唱给呼啸的西风。一言一词随白雾消散于晨曦之中,却又周而复始,口口相传。老郑只是中国警察的普通一员,也是千千万扶贫干部的普通一员。或许老郑只是暗夜中的一抹微光,却闪耀着共产党员的荣光。老郑为这片土地所做的一切并不会困固在亘古冰川之下,山月清风都是永恒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