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人的记忆中,第二故乡沉淀着非同一般的情感。在那里,或关于一场精彩绚烂的青春,或关于某个灯火阑珊处邂逅的一段刻骨铭心。而我对合肥这座城的情感记忆,大多是堆砌在一个个青春激扬的文字、一句句文墨留香的话语里。
与多数作者不同,写作这个爱好是在二十岁之后才逐渐占据我的生活。初逢文字,是在小学四年级的作文课上,彼时,年幼无知的自己,惊叹于讲台前获奖无数的老师身上散发的无穷光芒。那种惊叹只维持一时,继而在其后十余年时间淡出记忆。
高考后,我选择把一腔抱负投向家乡南边这座从前只从大人口中略有耳闻的城市。省城风光无限好,在北方小城的孩子眼中,它自带光鲜,高耸云霄的摩天大楼,横贯东西南北的复式立交桥,就连藏在街边角落的报亭,都散射着无与伦比的魅力。
我去女人街的次数不少,单从它距离学校仅隔一条马路,我就有时常光顾它的理由,加之这里琳琅满目的服饰、小吃店,成功吸引了附近高校学生前来驻足。然而,一派繁华之处,我却只留恋于一家报刊店。那家店牌面不大,过于朴素,挤在一众高档品牌服装店中,没有太多的存在感。我第一次光顾报刊店,属于机缘巧合。夏日傍晚,一阵闷雷,逼来一场及时雨。我和同学行至报刊店门口,情急之下,躲进逼仄的书山一角。那场雨下得大而急,且持续时间较长。我只是在了无兴趣地翻动书页,却不曾沉心读书,书店阿姨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她自知这场雨停还要些时间,于是送来板凳,留我和同学歇脚。
许是那场雨,许是阿姨热心的举动,我被动接受着书里的情节,青春已然行至半程,才第一次触摸到青春文学的鲜活模样,故事中深陷囹圄,却暗自与命运抗争的少年;花儿一样的年纪,莫名美好的情愫在少男少女心中生根、发芽……这些发生在与自己同样年纪的故事,以文字渲染纸上,美好呈现。一个个散发着青春感的文字,深深牵引我心,沉浸之时,执笔写人生的心,在不谋而合的时刻,蠢蠢欲动。
第二次光顾报刊店,不再源于巧合。课后,我孤身一人,穿过一条马路,时隔一周后再度邂逅这里。这趟前来,我是寻找灵感的。初次写作,提笔之时,无奈文字输出能力有限,无法将心中故事连成一体,遂想先阅读其他作者的文章,在他人的文字中捕捉写作的要领。
那天回到宿舍,我趁热打铁写下了人生的处女作。几个月后,登报见刊时,我去了报刊店。那种未见刊,心中难以落地的激动与焦急逼迫我再次踏足那片文学圣地。又是大雨如注,我大步流星跨至杂志区,焦急地翻找着自己的文章,一番大动干戈后,终于探见那抹青葱的余香。见我微微露出笑意,书店阿姨特地将手中剥好的橘子送来给我吃,我接连推辞,阿姨执意给我。她笑着对我说:“热爱文字的年轻人,不多见了。你若喜爱,就要坚持。”
大学时光,我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她如同与我相交甚好的朋友,白天黑夜,听我倾吐绵绵思绪,并做出得体而温柔的回应。后来,文风逐渐成熟,形成一套严谨的写作风格,我的文章在第一篇处女作到见刊无数的这条路上,碾下过许多美好与温暖。在文字中,我给身边每一个带着鲜亮模样,抑或深刻色彩的人在文学世界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
从前,我只是羡慕讲台前被无数荣誉包裹的老师,那抹对文字的悸动昙花一现后,在年少的记忆中化作一抹泡影。而后,只是在一个寻常雨天,朴素的书店阿姨将我匮乏的思想中那个深藏已久的文学之梦悄悄点亮,她不是老师,也无光鲜荣耀加持,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书店老板,却成为我走向文字世界的引路人。
毕业三年后,重回合肥,我终于挤出时间,从城南坐车回到城北。如今的女人街与繁华咫尺天涯,街面外围的城市里,生活的烟火气愈发浓厚,而这里留下的只是依稀的残存落寞。很多曾名极一时的服饰、小吃店纷纷关门停业,那家曾寄托我青春记忆的报刊店也已不复存在,门外墙上留下的一纸转租字条,似把我曾在这座城里有关于文字的故事埋葬于此。
若有机会再见书店阿姨,我会告诉她,年轻人一直奔跑在追寻文字的路上,谢谢她为年轻人指引方向。
写作以来,我收到过读者的称赞与鼓励,也有尚在念中学的学生,向我倾吐他对文学写作的一腔热爱。这些跳动在大江南北的一颗颗火热的文学之心,于我而言,仿佛一颗颗珍奇的玛瑙,以奇特和珍贵的模样散落在那一片片平凡的土地上,我希望他们经过时间的淬炼,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疾驰在青春的荒原,我们每个人都是最朴实、最平凡的小马驹,独闯白天与黑夜,若前路有一盏明亮的航标引导,一定会在马蹄踏过的土地,留下一朵朵美丽的马蹄莲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