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结婚就意味着平分个人权益,承担双份义务。”
两个人结婚,组成一个家。原本以为,有爱就够了。关门过起日子才发现,要撑起这个家,并不如想象中容易。不只需要一砖一瓦的搭建,一饭一蔬的供给,还要一点一滴的努力,日复一日的付出。个中辛苦,经历过的人才懂。
那么,一个家里到底谁最累?
有人说,男人最累,他们从大男孩变成“顶梁柱”,经历风吹雨打,默默撑起了一个家。有人说,女人最累,她们从小姑娘变成“陀螺仪”,里里外外操持,辛苦照顾着每个人。不同的答案背后,藏着各自的无奈与酸楚。
看过一个农民工的视频。他有两个孩子,妻子在家照顾,他外出打工,希望多赚一些钱贴补家用,让妻子和孩子都过得好一点。可谁知,工作机会并不那么多,没有学历的他,只能每天做些装修和搬运的零工,赚个两三百元。遇到没有工作的时候,当天就没有收入,直到好几天过去,钱包变得干瘪。为了节约开支,他不舍得租住房子,每晚住在天桥下,每天只用10元,两个馒头和一瓶白开水,就是他的一餐。
拍视频的人发现他,问起他的近况,也为他感到心酸。问他有没有给家里打电话,排遣一下孤独,他乐呵呵地说,不能让他们担心,大丈夫就应该“报喜不报忧”。
那一刻,我和屏幕前很多人一样,眼睛仿佛进了沙粒,酸涩难忍。
男人习惯了沉默,他们的累,更多装在心里,独自在深夜咀嚼,不喜欢对外人言说。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男人不是钢筋铁骨,纵使肩挑重担,也有疲累的时候。
网上有人提问:“为什么男人下班后喜欢在车里独自待一会儿?”
高赞回答说:“男人也会有累的时候,可是不能在媳妇面前说累,不能在孩子面前叫苦,只能在无人的地方这样释放自己。”他们就像一台机器,不间断劳作,磨损着自己。如果平时不注意维护,一旦生病,就很难痊愈。所以,家中的其他人,要多留意他们的动态,多帮他们疏解一下压力,而不是讽刺嘲笑、漠然以待。
前两天重温电影《塔利》,又勾起了我的眼泪。她有三个孩子,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躺在沙发都能睡着,后来出现人格分裂症状,丈夫才后知后觉。
一位网友的评论,十分扎心:“《塔利》中的故事并没有男女对立,不存在口号和拳头式的表演性女权,也根本没有令人反感的大男子主义。它更多的是在真实展现家庭生活的真相,一种繁杂的、琐碎的、甜蜜与窒息交替上演的真实图景。”而这个图景,就是很多女性结婚后的真实写照。
结婚前,女人或许十指不沾阳春水,满心满眼都是天真与烂漫。结婚后,女人却要挑起生活的重担,无论多难多苦,都不能轻易落泪。干不完的家务,忙不完的工作,还有孩子层出不穷的状况,都需要她来应对。如果说手上和身上的疼痛尚且可以忍受,那么,身边人的不理解和不包容,才是击溃她们的关键。
诚然,对女人来说,她们选择了婚姻,她们的爱和责任会激发斗志。与此同时,请给她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善意,多一些支持,她们就能活得稍微舒坦一些。
哲学家康德说过:家庭关系建立在婚姻之上,婚姻则植根于两性间天然的相辅相成或互相联系之上。一个幸福的家庭,必然离不开夫妻之间互相体谅和彼此支持。
当男人累了,女人多点关心,陪他安静坐一会儿,或者少说几句埋怨的话语,就能给丈夫卸下心里的重担;当女人累了,男人多点关爱,听她唠叨一会儿,给她一个踏实的拥抱,就能让妻子重新展露笑脸,充满力量。即使日子很苦,我们要忙得昏天暗地,才能在偌大的城市站稳脚跟,寻求安稳。但因为这个城市有你,因为我的身边有你,困难也变得不再如此可怖。当你看到我的辛苦,我那快要放弃的念头和苦涩的心情,便能慢慢消散。当我体谅你的不易,你那无言的压力和时时紧缩的眉头,便能轻轻舒展。如此,便是劳累背后的意义,是忙碌背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