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者似乎都喜让学生背诵课文,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动辄指定背诵课文从第几段到倒数第几段,几乎天天如此,且乐此不疲。同学们摇头晃脑,强打精神,死记硬背。记忆力好的同学此刻就占便宜了,读上三五遍就能流畅背诵。而记忆天生弱项的吾辈则苦不堪言,读后就忘,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代价才勉强记住。然而,第二天被老师点名站起来背诵时,本来背得滚瓜烂熟的课文突然变得混沌一片,面红耳赤,支吾半天还是没憋出一个完整的段落。为此我不只一次被老师罚站、被同学嘲笑,委实狼狈不堪。幼小的心灵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发明一种‘聪明丸’,只需服一颗就能记忆超群、过目成诵,四大名着中随便指定一段,我马上脱口而出,倒背如流,让老师刮目相看,赞不绝口;令同学瞠目结舌,五体投地。”踏入社会有了阅历,又读了点儿书,终于明白记忆力很大程度取决于生命链中的遗传基因,也就是人们说的天赋,而承认天赋,则是人类自我认识趋于清醒的具体表现。当然,后天的勤奋努力也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见识过不少“记忆超群”的人,他们不仅记得上司的喜好习性、后台背景,还清楚与之有关的三亲六戚。领导家里有婚丧嫁娶之事,他们不请自到,迎来送往,招呼宾客,比嫡子亲孙还卖力,比专职司仪还周全。
也遇到过一些记性特好的小人,凡事都爱斤斤计较,脑子里装满了陈年旧账:谁曾得罪过自己,谁曾蔑视自己,谁曾占过自己的便宜。哪怕此事已过去半个世纪,或早就分手断交的故人旧交,依旧耿耿于怀,伺机报复。与这种人相处实在太累,须时时提防、处处小心,一语不慎、一事不当,都可能留下无穷隐患,招来一连串的麻烦。对这样的人唯有避而远之,宁愿选择那些记忆力寻常甚至比较差的朋友交往相处,尽管有可能今天一起同桌共餐,举杯互敬,称兄道弟,过几天见面竟然记不清你的尊姓大名了;或者约好八点见面,可等到九点仍不见其踪影,电话联系,歉意连连,原来老兄早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但相处久了就知道,这些朋友性格大大咧咧、豁达开朗、随和淡定、心地善良,与其相处共事,谈天说地,能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偶尔彼此有些小误会、矛盾,当面说开道明了,哈哈一笑,烟消云散,举杯同庆,感情依旧。
我无意伤害那些记忆过人的朋友,也不会因自己的记忆弱项而羡慕妒忌恨,只是想阐明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如果成天纠缠于个人得失、家族恩怨之间,实在太可悲可怜了,但轻易将个人理想、民族荣辱都抛之脑后,未免也有点儿可鄙可叹。真正睿智聪明的人应该是记忆如“筛”,凡事都会放在思辨的理性之筛上筛选一下,滤掉那些闲杂无聊的琐碎庸俗,保留那些积极向上的大事精华。就像《菜根谭》中说的“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事来时心随之而动,事过后心中又清净无挂,这不正是古人所说的大智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