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由你

我坐在影院前排无人的角落里,身后断断续续传来吸鼻抹泪的声音。电影散场,走在冷风中,耳边回荡着《最冷一天》。

夜里十点,深冬的地铁口停着出租车,结束加班的年轻人裹紧外套行色匆匆,对面修缮中的道路上有三三两两的工人在继续操作。一阵风呼啸而过,梧桐叶落满地。

每每看完一部沉浸感强烈的影片,初回现实生活的前几分钟,总有些许恍惚,夜场电影带来的抽离错觉更鲜明。“唯有壮烈离席才可流芳百世。”我不强行要求自己遵循某类世俗意义而生活,待人接物和做事的前提是自己心里好受。将固守的事稳住,那么小事不必在意,一切都为内心的坚持铺路,不可动摇。这意味着除了那么两件事,其他都不需控制和执着。控制欲强的人会活得很累,通常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难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我不爱管别人,时间用来管自己收获更大。

记得小栀读一年级时,由于没有早早地写字做题,她连姓名都不会写。那时“双减”未施行,辅导班早教刷题在幼儿园大班就盛行。我望着她把个位数的加减法做错,只想笑,我也曾因不会写“2”被母亲扔到马路上。“你只要做到上课绝对认真听讲,课后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行了。”我再三叮嘱。

从此,她把话牢牢记在脑子里,也是这么做的。而我兑现对她的承诺,不报班、不刷题,她作业写完后便做她喜欢的事,譬如画画、科学实验、看英文纪录片磨耳朵。那两年即使成绩平平我也不焦虑,因为她确确实实成了一个自律自信的孩子。

有时她放学回家后,我给她打电话,问她饿不饿,想吃什么我来买。她说:“妈妈,我还以为你会问有没有写作业呢。”

“给你买吃的是我的事,你又不在商店。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自己安排,我不管。”我说得在理。

我没有给老师打过一个电话问孩子的表现如何,偶尔家长会后,我们会聊一会儿。我信任小栀,也信任老师。成效是在三年级后见到的,此时她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她的班主任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小栀这三年的变化。

“她上课盯得很牢,跟老师跟得紧,专注力很强。你把她带到哪儿,她就能到哪儿为止。孩子很优秀,目前的学习压力对她来说太轻松了,家长要再往前推一推。”我听完,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我几乎在拿小栀的学业冒险,“鸡娃”盛行时期,我们选择走另外一条路,一条简单到不行的路,目前看来我们是走对了。

好习惯,是为漫长求学路打底。

今年我们增加了阅读量,有一天我发现,截至今年年底,她买书的开销超过了买衣服。我给她挑的书很杂,老师说她看的书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看到有意思的书,想着她会感兴趣就会纳入书橱。

小学还有三年,我想多让她接触喜欢的事物,大量阅读和观察生活。毕竟上初中以后,课业压力才是真正增强。

朋友问我如何让孩子省心,我说首先自己得懂得省心,不要事事管着。从小到大,她不需要我一句话说两遍再去做。她知道我基本不会提要求,如果提了,肯定是必须要做。

我更多的精力是管自己。

这半年我调整好作息,十二点前入睡,煮饭做菜,好像我们成年人能做到不熬夜、不吃外卖已属不易了。我会把与朋友的社交放在固定时期,比如没特殊情况,每三个月和朋友们见面吃饭,其余时间只想独处思考。

最近装修我发现,找到那种能把手头的事做得稍微精致点儿,再有点责任心的合作方,都挺难的。这说明我们普通人只要做到“负责”二字,就能打败职场上的绝大多数人。得出结果前反复确认避免出错,一旦出错积极处理不回避推卸。光是这种简单的事,有几个人能做到?为什么我在施工现场碰不到?因为能做到的全处于管理层了。

你看,人想要往上走,这路明摆着。

你认真,你善待,你内核强大,生活由你不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