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敢否认,“李保田”这三个字是时代的缩影,也是中国银幕形象的代表,这个名字是佝偻着腰,谈笑间能让和珅悬梁自裁的宰相刘罗锅;是妙手回春,搭个脉就能让病人起死回生的神医喜来乐;是鱼肉乡里,欺上瞒下的龙隐镇王保长……
“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孤僻,任性自由、不大听话,也不合群,甚至连自己儿子都影响不了。”说话间,年过七旬的他吃下一粒特效安定。
虽然偶尔还会演戏,但如今的李保田,对电影、电视的兴趣远远低于画画,问他对时下行业环境的看法,他的回答一概为“不关注,不想看,我管不着”。但提到画画、音乐却可以聊上好久。似乎现阶段,他最理想的生活已经不在剧组,而是在独居的家中,朝南的大案上铺着画纸,边听古典乐边勾勒线条,阳光洒在头顶,舒舒服服的,这才是他享受的人生。
“魂”不能没,“气”不能丢
近两年,李保田才学会在家穿拖鞋。在他的字典里,拖鞋意味着懈怠,人会因此变得放松。《寻汉计》编剧赵赵问他:“李老师,这么辛苦地拍摄,你怎么就不疲惫啊?”“从睁开眼睛,到晚上要睡觉前,我就不知道什么叫疲惫。”
这么多年来,似乎他永远都置于“激动”的状态中,他坚信一个演员的“魂”不能没,“气”不能丢,他抬高嗓门说道:“我在戏曲团学过五年‘丑,又跳了两年舞,有形体训练意识。尽管偶尔累了膝盖会酸疼,但我永远不会慢走。”被问到或许连家人都会因为这种永远的生机勃勃感到疲惫,他一脸叛逆:“所以说,我不跟他们在一起生活,就单独住,什么都是自我掌控,连养活自己都能掌控。”
创作上强势,敢与所有人为敌
“我任性,从小就任性,学都不愿意上就从家里跑了。搁现在,我这性格可能都活不下来。但那个时代运气好,挨过饿、闯过鬼门关,还能混过来。我在创作上强势,艺术创作上更是敢与所有人为敌,这能不固执,不自以为是吗?”短短几句,勾勒出了李保田的人生际遇。他很清楚自己性格倔强,对认同的观点特别坚持。
早在1975年,他就被冠上了“戏霸”的名号。他坚持自己的作风:对演戏极其挑剔,有两年没拍戏,推掉了17个剧本,从未拍过一个广告,也不出席任何与演戏无关的活动。
这位演绎过无数经典角色,金鸡奖、百花奖、飞天奖拿了个遍的“老戏骨”,这些年真的做到了销声匿迹。
李保田不是不想演戏,是真的缺好剧本。找他的剧本堆积如山,但他答应的却寥寥无几,因为这些本子对老人的描写总是让他一言难尽,也让他对创作充满了遗憾。
“演什么成什么”的李保田,对表演究竟有什么秘籍?“就是真,包括像、包括介入角色深层次的魂魄,不仅外表像那个角色,连精神也要接近。”他说,最想演的角色是《红楼梦》中的贾母(反串),或者是一位四世同堂大家庭里的老太爷。
拒绝物质化,更拒绝是非
这些年,李保田一直拒绝“以老扮少”,认为难以真实,所以年岁大了,接戏的机会就少了很多,加之又是个“好剧本罕见的时代”,便心安理得地宅在家里读书、画画、听音乐。他说这种生活状态“简单至极又丰富至极”,“如果没有音乐,我会觉得屋里是空的,像没灵魂一样,就像现在我听音乐都不需要听内容了”。
但是他似乎又永远也修炼不成仙风道骨、超凡脱俗的样子。一谈起行业现状,李保田就连连摇头,甚至破口大骂。“虽然我宅着,但我时时刻刻盯着,也知道当下是什么状态,包括各种各样的国际关系、人情关系,我会关注。就比如(电影)票房好,但不一定招人待见,因为离精神世界越来越远,也过于物质化。”他会因为不敬业的演员感到气愤,对为名为利为曝光的“偶像崇拜”感到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