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诗卷

雨露霜雪,说到底,都不过是水啊,是水与四季的缠绵。你看,早春,它是一帘霏霏细雨;仲夏,它是一颗草间清露;晚秋,它是一层板桥白霜;冬天,它是一抹远山雪意。

雨,是天与地、与人的对话,是山与水、与命运的情思。少年听雨歌楼上,中年听雨客船中,白头听雨僧庐下,生命的轮回在雨里。世道人心,家国情怀,也在雨里。

淋淋漓漓、窸窸窣窣、点点滴滴、嘈嘈切切、淅淅沥沥……你从声音上可以知道,此时,雨霏霏,风细细。这是早春的一场好雨。

正月中,雨水来了,从此雪转为雨,大自然多了一种素色音乐。是的,雨只有两种音色:敲击音与滑音。它们密密地斜织成网,像百手千手在按摩耳轮。这霏霏,这细细,这绵绵,是春天的美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场好雨,落在成都。那一年,杜甫总算结束了流徙的生活,于成都郊外筑起草堂,有了一个安身处所,暂时告别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种菜,栽花,开药圃,躬耕南亩,亲操桑麻,闲时看浣花溪水上荷叶田田,田间细麦随风摇荡……在一个漆黑的春夜,正在盼雨的杜甫忽然发现,雨无声地下起来了!此雨如何?曰“潜”,曰“细”,脉脉绵绵。此情如何?“喜”意自诗句间透出来。诗情与春雨,密密地斜织成千古好诗,正可谓,诗意弥漫于春雨里,春雨飘洒在诗句中。

千丝万缕的雨丝将天地缝合一体,也连缀起世道人心。

一场雨水,落在长安。那一年,韩愈刚刚升职为吏部侍郎,他在文学上已享有盛名;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人生至此,真可谓功成名就了。这个早春,小雨如酥,草色清新,他一管妙笔,轻轻涂擦,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泛出纸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他远近兼摄,空处传神。那“润如酥”,那“近却无”,矜持、娇嫩,恰是早春之魂啊。

雨,是天与地的对话,也是心语的弹奏。

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写道:“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一场说不清、放不下、割不断的雨,落在临安。在家乡赋闲五年的陆游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他先到临安觐见皇帝,于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写下这首《临安春雨初霁》。诗里有杏花春雨,有世味感伤,有无聊惆怅。这似乎一反他痛切陈词、抚古思今的大气磅礴,有的只是明媚春光里的一声淡然轻叹。是的,这场春雨只是见证了一个爱国者短暂的忧郁徘徊。不久,他在严州任上因为坚持抗金,又被罢官。

回到节令中的雨水,却是简简单单。它借风托云,自由地生,随性地活,无曲折,无分别。它只是天空之水的降落,落在溪,活络了水声;落在土,润酥了田垄;落在心,点染了性灵。

雨水降临后的人间,山川草木都因“萌动”而吐露生机和芳华。

那么,听雨吧。听窗前雨如酥,听诗里雨如诉。雨就是我,我就是雨。雨,温润我,取悦我,滋养我,成全我;雨,也穿透我,浸湿我,劫掠我,击打我……人生总要穿越无数场大大小小的雨,那么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顺逆悲欢,请静下心来听——听雨,听生命,听哲思,听智慧。

雨,下着,终会停。雨停了,还会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