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牺牲在“乌比冈湖效应”上

一位姓林的人力资源管理博主在微博上发帖,称自己曾遇上一个应届女大学生,自称毕业于某名牌大学,来面试前台工作,说自己要求并不高,然后张口就要月薪2万元……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这前台是金子做的吗?”“我仿佛上了一个假班?”……细想一下,这种“敢想、敢要、敢开口”的自信,的确是没有站得住脚的依据。职场不是走秀场,而是竞技场,我们在准备成为场上最耀眼的那个人之前,一定要熟悉游戏规则。

这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女大学生之所以遭到网友的嘲讽,错在她只看到自己认定的价值,却忘记了企业看重的反而是她被评估的价值,即她的专业能力和从业经验。薪资之高度,一靠能力,这是你放之四海皆准的话语权,没有底气的愤怒毫无意义;二靠定位,把得失看淡些,值得仰望的永远是正确的方向;三靠坚持,只有脚踏实地地专注于提升自己,虚心地学,才能内外通透达成最好的结果;四靠境界,要尽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保持好乐对生活的姿态。假如你始终认为刁难是雕琢,日拱一卒,从低处向高处一步一个台阶攀登前行,你总会赢的,功必不唐捐。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在某些瞬间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们谈起计划,壮怀激烈,喜欢把别人的成就强加到自己身上,认为自己比别人拥有更加出众的天赋与能力。比如言必“这很简单”,张口闭口是“这片子要是让我来导,一定大卖”等。这种眼高手低的现象叫“自我拉抬偏差”,在社会心理学上称为“乌比冈湖效应”。乌比冈湖是幽默作家盖瑞森·凯勒虚构的一个美国小镇。镇上的“女人都很强,男人都长得不错,小孩都在平均水平之上”。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聪明到哪里去,镇里经常发生令人捧腹的事情。后来心理学上就借此来表示人们总觉得自己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

不幸的是,这些自视过高,自认为聪明、幽默、能力很强,实际却不过尔尔的人在时间的长河中比比皆是。比如“纸上谈兵”导致无数赵军被坑杀的赵括,比如不听部下劝谏导致街亭失守的参军马谡。

时移世易,变化亦宜。高估自己虽是我们作为人类的一种普遍心理倾向,但久而久之不去疏通打理,过度了便容易使我们一叶障目,停留在一种虚幻的追求、怀才不遇的错觉里,成了自负。所以啊,与其陷入自我膨胀的陷阱成为一个孤傲的目盲者,不如做决定时多留有余地。

首先,一定要虚怀若谷,把握好分寸尺度。我们要多去寻找更实质的东西;多给自己泼冷水,学会聆听别人的想法,以避免“乌比冈湖效应”。毕竟如果我们事事皆逞能,做过多攻城拔寨之事的活,结果必定不言而喻,总要倒在“不自知”的霉头下。

其次,要保持清醒,不停接触新知,学习吸收。不要把自己牺牲在盲目从众上。要摆脱认知偏差,就得少说多干,埋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只有能力越强、学识越渊博,人才会觉得世界那么大,兵无常势,水无长形,自己多么渺小;才会越谦虚,更容易放下身段,依靠强大的内心和眼界深刻认识到每个人,包括他自己。

正如一位企业管理者所说:“什么是伟大的事?伟大的事就是无数次平凡、重复、单调、枯燥地做同一件事情,就会做成伟大的事。”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则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无数次的平凡、重复、单调下,愿你熟能生巧,迭代精进,拥有一个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