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皮之道

邮购了一箱北方小甜柿,打开一看,有两板,放置得像菜市场里一板一板的鸡蛋,一枚一枚穿着白色网纹装,乒乓球大小的小红柿妥妥地窝在每个凹坑里,看着就让人喜欢。洗了两只来吃,外面仍是硬的,掰开里面,已经蜜糊了,像西红柿瓤,味道有点涩。妻子告诉我,应该剥了皮吃,我说这怎么剥,都撕不下来皮,她说放熟几天呗。果然,放几天后再吃,撕皮就轻而易举了。

想起小时候剥鸡蛋,刚煮熟,拿起来就剥,结果皮肉粘连,壳易细碎不说,还浪费不少蛋肉。母亲说,心急剥不了热蛋,应该先放在冷水里凉一凉,才好剥。照话去做,放凉后,蛋皮一剥一个溜。

记得有一次,去一个朋友家吃饭,这朋友平时不太沾家务。他妻子在厨房里做菜,忙不过来,喊:“给我剥两瓣蒜!”他听到便拿来几头蒜,在客厅剥起来。一会儿,他妻子又喊:“剥完了没?要佐菜了!”朋友说还没。他妻子一步跨进来,见才剥下可怜的几瓣,嗔笑他:“真笨!你就不会用刀拍散再剥,这样子……菜烧完了蒜都还没得用!”她一把抢了过去,转身进厨房,放在砧板上,拿刀噼噼啪啪一顿拍,三下五除二就剥完了。

去皮之道,各有不同。像柿子这类东西,要待成熟;像鸡蛋这类东西,要热后放凉;像大蒜这类东西,要暴力压裂……每一样东西,都有它外在与内在分离最适宜的条件、时机和方式,如若把握不当,就剥不好皮,轻则尝不到好味道,重则事倍功半,甚至对东西造成损伤和浪费。

联想到人,人就像一枚果实,这一辈子孜孜以求无非内在的成熟和外在的成功,依我的眼光来看,成熟是果肉,成功是果皮。每个人都有正确的打开方式:有的人像小红柿,放熟后才更甜美;有的人像鸡蛋,需要热熟后冷放;有的人需要外力加压才能更好地释放。人各有异。

我们生活中却常常没有细心顾及这些。例如,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耐心,不讲时机和方式,不管孩子听不听得进去,接不接受得了,自己先急得鸡飞狗跳,恨不得赤膊上阵,代替那个我们嘴里的“笨蛋”,孩子也弄得左惊右怕,无所适从;有时夫妻之间也是如此,一个人始终唠叨个没完,另一个始终纠住错误说个不停,不清楚对方心里冷热,相互烦得不得了;在工作中也时有这种情况,沟通一件事情,出发点各不相同,各扯各的,一方讲皮,另一方讲肉,鸡同鸭讲。其实做人做事都讲究一个时机,一个方式,一个分寸,方法不对,效果便完全不同。

世间的道理,概莫能外,都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到了钥匙,锁就好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