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十堂笔谈》的作者指出“国民常识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国史的知识”,并且希望普通国民“只要有点时间或兴趣读书的,都应当在这方面多用力,获得国史的知识愈多愈好”。
不过,他并未推荐堂皇正大的正史作品,反倒认为“史学固然是个专门,但是从别一条路也是可以走得通的”。这所谓“别一条路”,即风土志,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张岱《陶庵梦忆》、刘侗和于奕正《帝京景物略》等读本。他认为,这类书所记大多是一地方的古迹传说、物产风俗,然“其事既多新奇可喜,假如文章写得好一点,自然更引人入胜”,加之内容易于统序,颇可“令读者感觉对于乡土之爱”,最终“养成爱乡心以为爱国的基本”。
说到爱国情怀,当历史学家为今天砌筑幸福栅栏的时候,《千年楚菜》的作者蒋文涛则从两条路径出发,一条是一头钻进古籍堆里耙梳,追根溯源,刨根问底;另一条是到民间街肆实地考察,吃遍荆楚。哪道菜出自哪个年代、何人之手、哪位名人吃过、哪本书里记载过、哪首诗里赞美过、哪个典故引用过,他都弄得一清二楚。因此,读他的书,足以洞悉楚菜,追溯风流。
一
“楚菜”曾经叫“鄂菜”(湖北菜的总称),为中国十大菜系之一。以水产为本,鱼馔为主,汁浓芡亮,香鲜微辣,注重本色,菜式丰富,筵席众多,擅长蒸、煨、炸、烧、炒等烹调方法,民间肴馔以煨汤、蒸菜、肉糕、鱼丸和米制品小吃为主体,具有滚、烂、鲜、醇、香、嫩、足七美,经济实惠。
早在2007年,就有专家、学者在推动“鄂菜”更名“楚菜”。在他们看来,湖北菜算得上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代表之一。“楚立国于荆山,都丹阳。”从楚文化的发展轨迹上看,湖北从古至今都传承着楚文化的一脉源流,在过去近三千年历史长河中,楚文化从来没有以另一种名号出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湖北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精髓。他们认为,楚文化积淀深厚,无论是历史底蕴还是影响力,都不是一个“鄂”字可以承载的。虽然“鄂”作为湖北的简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楚”对于湖北而言,历史更久远到几千年。
值得高兴的是,经过专家们长达8年的奔走与呼吁,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下架”鄂菜,给全国人民“端上”热气腾腾的楚菜。
蒋文涛似乎为推广、宣传楚菜而生。他跑遍湖北761个镇,不仅探讨了每道菜的烹饪方法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更进一步对其在典籍中的记载、与名人的关联以及历史上的文化评价进行了深入挖掘。其文字流畅且具有散文和随笔的质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趟美食与文化的交融之旅。其《千年楚菜》,不仅是一本讲述楚菜历史和技法的书,更是一部展现楚地人文精神与美食文化的专着。
二
蒋文涛作为一位美食家,他的功劳并不是着书立说,而是凭一己之力,拓荒、溯源,重新整理发掘了楚菜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