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如何生活(2)

建水县由诸多乡镇构成,核心的城区为临安镇,也是一般建水人自称的建水城,其他人口较多的乡镇包括西庄镇、南庄镇、青龙镇等。于坚对建水理想生活的描绘蕴含在他对建水空间的刻画中。首先,对乡镇空间的记载,如贝贡村。贝贡村是建水一处保留着相对完好古建筑的村落,村里的老建筑墙壁上混杂着贝壳、黄土、石头,精致的斗拱却保存完好。古老的建筑中如今依旧有人居住,远远望去仿佛“亚热带丛林中的吴哥废墟”.在于坚看来,贝贡村代表了中原文明在彝族地区的传播,带来了中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除此之外,天缘桥、棠梨村、文笔塔等乡村空间都被描绘为一个个动人的形象,它们共同代表着建水人对古老文化传统的保留和坚持,寄托着生活在这些古老空间的人们的生活观念。

其次,对建水城(即临安镇)空间的描摹,如朱家花园。朱家花园乃是建水的一处古建筑,它是一座清代修建的优美的中式园林庭院。在于坚看来,朱家花园是理想的家庭居住环境,它不仅仅是优雅的建筑,还有寄托在雕梁画栋、舞榭歌台背后的生活意蕴。“家不仅是栖身之所,也是托辞之所。托辞意味这个家是有含义的,有无相生的,不仅仅是实用,可以栖身,也可以玩乐、施教,而且神性、美好、真理、寓意都要时时刻刻地在场,能够赏玩,能够陶冶,能够诗意地栖居。”建筑背后体现了人对伦理的理解,华丽的建筑乃是为了能够将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的伦理观念传递下去。家庭,作为伦理的重要场所,无疑体现着建水人对人伦的理解。家不仅仅是建筑物,也是文化的场域。在于坚看来,文宅是实施教化的场所,教化礼仪仁信,教化尊重自然。“人们在自己的家里道法自然,赞美、守护、把玩着大地。”

古老的建水城作为一个巨大的空间,也蕴意了建水人对周遭自然环境的情感,寄托了建水人对自然的尊重。于坚认为建水城的建造不是起源于现代地理学、建筑学的理性观念,而是源于传统的风水堪舆思想。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虽缺乏科学性,然而深刻影响了建水的空间布局。缺乏科学理论的风水学虽然难以解释现代的建筑布局,但是风水观念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代表一种传统的自然观念。“风水是一种世界观,它暗示的是人应当与大地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风水堪舆唤起人们对大地的亲近、敬畏之心。”于是,建水的建造一开始便是怀揣着对自然、天地的敬畏之心。此外,建水县城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拥挤街巷,这些街巷仿佛毛细血管一般遍布建水城中,其中的居民互相往来,常常串门,维持着农耕生活中亲密的邻里关系。生活的场景也在其中上演,建水城中还存在着一种古老的职业,送水工。建水是一座建立在喀斯特地貌上的城市,地底下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于是建水有大大小小无数的井。送水工便负责将水送往人家去,以备做菜洗碗。在于坚看来,送水工这一职业仅在建水留存,建水人依旧相信井水,相信这从大地中流淌出来的水源,“井水是一种‘信……井水令一代一代建水人信任大地,安居乐业”.井水和自来水管里的水用技术来检验或许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只是“水井唤起的是感激、敬畏、安享”.喝井水的人不用和饮用水公司缔结契约,不依靠现代的抵押、制度、担保、合同,“人们与大地的关系是’信,不是契约”.即使时代已经变迁,但是人们依旧相信自然,相信从土地中流出的水源,这也许是一种落后,但它代表了建水人对自然的信任。这种信任不会将自然看作自己之外的客体,试图去征服和控制它,而是试着去敬畏自然,以求自然环境的和谐。

在建水城的空间中,一些居民用他们自己的生活来展示“人应该如何生活”.于坚认为理想的生活应该是慵懒的、随性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不是无聊的、空虚的、没有意义的生活。好的生活便是对日常生活的细微感受,是在日常的吃喝拉撒中体会平凡生活的乐趣。于是,《建水记》中充满了于坚休闲的生活场景,串门、吃小吃、闲逛、聊天儿等都在其中占据浓墨重彩的一笔。于坚带着这样的“前见”进入建水人的生活,他发现,建水人过得便是如此。在第11节中,于坚刻画了一个代表理想生活的人物形象,朋友老马。老马是建水本地人,毕业于艺术学校,从事设计工作。然而老马并非一个工作狂,反而是一个不求上进、混日子,“只是读书、修身养性、吹散牛、朋友来么陪着耍耍”的人。老马虽然工资不高,却过着十分洒脱、安逸的日子。早上起来,老马并不工作,而是去巷子口发发呆,看看风景,闲逛一会儿,然后再到早餐店慢悠悠地吃碗米线。接着他会去赵家大院看看金鱼、石缸,看累了和赵家大院的主人下下棋。工作室的伙伴找他工作,他再匆匆回到工作室工作。然后他又去朋友家看看朋友的书法,准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见,老马的生活十分惬意。于坚跟着老马体验了一把建水人的生活,无非是闲逛和吃吃喝喝。但是在于坚看来,这种简单的生活蕴意着崇高的意义。“这种当下的、随时滋生着的、被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创造出来的小意义,抵抗着空洞观念、宏大意义必然导致的人生的无聊、空虚(不幸的是,主导这个世界的主要是各种想当然的观念,观念利于控制),也丰富和充实着人们的当下生计……”所以,于坚把他所看到的空间、建筑,所吃到的美食,所了解的历史都转化为一种对“人应该如何生活”的回答。于是,闲逛不仅仅是闲逛,而是在市井中体会建水人的悠闲生活,传达生活需要闲暇的观念。吃烧豆腐不仅仅吃,而是体会陌生人之间因为一顿美食而围炉而坐,互通有无的亲密。出游不仅仅是散步,而是抒写中原历史在云南边夷的文化史和一部生活史。

按照玛莎·努斯鲍姆的文学伦理思想,文学作品中的伦理观念能够指导读者生活。《建水记》中,于坚通过对建水历史、空间、人物生活的书写,为我们揭示了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这种生活充满了诗意,它启发了我们要尊重和欣赏日常生活,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