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整个宇宙

15世纪90年代,在一张比现代标准信纸略大的画纸上,达·芬奇极其严谨细致地画下了一个充满神秘隐喻的图像——一个卷发赤裸的男子展开四肢,站在重叠的方形和圆形中间,这就是《维特鲁威人》。彼时,他正全神贯注于研究个体的灵魂。

达·芬奇将“宇宙缩影理论”付诸画笔,透过《维特鲁威人》传达一种隐秘希望——或许我们能够理解自身如何存在于这宏大的万物体系之中。

在1489年初,他锯开了一颗头颅。

那真是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任务。

刚开始,列奥纳多·达·芬奇肯定感受到了各种情绪,好奇、厌恶、兴奋、惊奇、恐怖。不过任何情绪都不会让他感到奇怪。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在好几年前就已经预料到这一刻的到来。可能是在做了一个鲜明的梦之后,他通过一则寓言故事记录下面对巨大发现时所感受到的那种复杂情绪。

“我被一种热切的欲望驱使着,急于一窥大自然这造物者创造出的各种奇怪形状。”他写道,“在突出的岩石间走过一段距离后,我来到了一个巨大的洞穴入口前,我稍作停顿,倍感惊奇,因为我从未想过会遇见这样的事物。我俯下身去,左手放在膝盖附近,右手搭在眯起的眼睛上以便看清前物。我的身体以这样的姿势往前倾,尽管里面一片漆黑,我还是试图看清里面是否有东西。保持这样的姿势一段时间后,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感觉:恐惧和欲望。对黑暗险恶的洞穴的恐惧,但同时又迫切想要看见其中是否存在某些不可思议的事物。”

至少在1489年,欲望赢过了恐惧。基于列奥纳多的解剖结果,一系列令人震撼的头骨素描诞生了,这在艺术史或科学史上都史无前例。受到他和其他人在绘制建筑和工程图时用到的剖面图的启发,列奥纳多用极富想象力的新的视觉方式呈现这些头颅,它们清晰、准确、优美,跃然纸上,哪怕是现代人也会为之吸引,可以算是今天的解剖示意图甚至放射透视图的前驱。

按照顺序研究过这些头颅后,你可以想象列奥纳多是如何一步步操作的。从正视图开始,我们能看到他对人脸比例研究的诸多成果,他在图里描绘出前额皮肤下那跳动的血管。

然后他剥去所有的血肉,只剩下颅骨,他把画面一分为二,这样他可以通过怪异的美从两个不同的深度展示人脸的结构。这项在当时具有突破性的技术沿用至今。

其中许多结构特征以前从未被人画过或描述过。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确实和过去截然不同。然而,尽管它们看起来非常新鲜现代,列奥纳多的头骨素描事实上反映了一个非常基本的中世纪概念——在头脑的某处能够找到人类灵魂的具体位置。“眼眶处的洞,脸颊骨的洞,”他在一分为二的头骨图旁写道,“以及鼻子和嘴的洞都有着相同的深度,它们位于常识之下,与之有着相同的垂直距离。”

位于……什么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