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声是秦腔(2)

这里天高地阔,眼前的世界完完全全属于你,甚至视线所及之处也都属于你。在一派静寂中,可以想你的心事,如果想开口唱、放亮嗓子吼,也可以肆意而为。

心下乐了,大山也跟着热闹起来,走兽飞鸟全应和着你的音律动起来了,你霎时像是拥有了许多不言人语的朋友,虽无沟通,但心有戚戚。这些黄土地上的常客早已安于静定之得、独处之乐了,并在你想要的时候,展示分享给你。是的,如果你的内心渴望美,便能望见美,乃至成为美。

飞鸟鸣叫着,引你仰望天空;灰兔蹦跳着,领你在山坡上撒欢奔跑;摇曳于岩隙间的花朵,向你证实贫瘠之地也能觅得一方生存的空间。它们懂得你的孤独与忧伤,也懂得你于深山之中的自处与自乐。

黄土山僻静幽谧,简单纯粹,连思想都想静止。

哦,慢下来,静一静,会如何?

嘘,别说话!自然里有大惊喜!

一片杂草丛中觅得一朵花,真是大收获。转过坡地,突现一片格桑花海摇曳身姿,迎你闻香而入,更是大惊喜。满山的草、树,绿绿的,精神抖擞地向走进黄土地的你献上它们的真心诚意,这无异于喜上加喜。

任何一朵小花都是黄土地上的颜值担当,为世界创造着惊艳的美。花也好,草也好,树也好,本真地存在着,绿了枯了,开了谢了……尽管在一年的光阴中,美丽的时间比别处的花、草、树短些,尽管余下的时光完全陷于沙尘凌虐、暴雪侵袭的泥淖中,它们也毫无悔意,绝不折腰。只要春来了,它们就会照常开、照常绿,仿佛从未领受过摧折之痛,依然尽情绽放。

在黄土山这个舞台上,花、草、树是绝对的主角,也是大山的主人。不管谁走进这里,什么时候走来,它们都一如既往地夹道欢迎,无差别对待。

你和黄土山沟壑墚峁上的花、草、树一起走过四季。它们默默地陪伴你,无声却很有力量地陪伴你。留心观察它们如何耐受孤独,融化风雪冰刀,学习它们看什么都是风景,你自己也将成为景,成为美的存在。

当一朵小花成为风景时,心会在看见花的那一刻安静下来——这道理,你一下子就懂了。

风声如鼓

秦川八百里,风过只一息。

风在黄土高坡最为恣意,无遮无拦,无牵无绊。它们可以抱团冲到云霄上咆哮,也可以分散开来,晃晃悠悠地坠到沟谷罅隙中,溜着泥地,伏于崖底,芟刈茅草摇曳的细枝,而后拖泥留灰地扬尘而去。

黄土大宽广辽阔,八面生风,声声不同。小风如暗泉淙淙、细叶簌簌;大风如惊涛拍崖、黄钟振鼓;狂风乍起时则如暴雷贯耳、天崩地坼,听得人心尖哆嗦。是的,都是它——既能吹落金黄的秋叶,又能扬起漫天的黄沙,有时还会平地起雷、拔屋倒树。然而,最神奇、最惊艳、最有成就感的是在立夏时节,它能在山坡灌丛中催开一朵又一朵红姣姣“蕊若胭脂”的山丹丹花,让熬过了寒与旱的山丹丹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一般,遍野怒放,红遍黄土塬。

风是大自然的信使。它自黄土地上呼啸而起,墚峁沟壑便迎风而动,回应它的召唤。即使是深远的谷底,也在依稀应声呼和。前声、后声,快板、慢板,远远近近……一场宏大的风之交响乐交汇而成。

伫立黄土山头,双手搭成环形喇叭状,亮开嗓子对着空山喊,对着空气喊。黄土地听力敏锐,低洼沟谷也能接收到你的声音,片刻间反馈于你。喊声落到了地头,喊声坠入了谷底,喊声嵌进了沟槽,喊声钻进了一个放羊倌的白头巾里,喊声又潜入到你的梦里……各入各的耳,各看各的景,各干各的活计,各想各的心事。

听风八百遍,方知是人间。风对谁都一样,认真倾听,入耳全一样,都是乡音的回响。满山黄土,大地之声,风里飘着、叶里裹着,地里翻滚着,弯弯绕绕,余音袅袅,绵长悠远,不免听醉了,想睡了。梦里家乡亲人笑语盈盈,寒暄问询。熟悉亲切的音声经风转手,再由千沟万壑洗练,竟别有意味。

风声如鼓。于你而言,它是一种声音,一种陪伴,也是一种力量。当你倾听风声的时候,也在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那鲜活生命的脉搏和自然万物无尽的可能性。你学会与风声共舞,与自然相处,将每一次呼啸的风声听成一首旋律动人的诗篇,无数次沉浸其中,感受身处黄土地的力量与美好。

风啸不歇,回忆不止。驻守在黄土地的时间链上,思念像树上的枝丫,雨水一浸,哪怕最微弱的风拂过,也会止不住地成串滴下珠泪,就像无数个夜晚,随风吹开故乡的窗扉,轻叹一声,沉入梦里。

没有一块土地可以辜负,无论他乡与故乡,脚下的土地,都是你所珍惜、奉献和奋斗的家园!

秦腔回响

脚下站立的地方,是秦腔生长的地方。来到黄土地,生活在这里,你才懂得秦腔,日渐爱上秦腔。

八百里秦川雄风浩荡,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这磅礴豪放的阵势你虽没亲见,但走进这里的第一时间,你就感受到了其浓烈的气息。自从到黄土高坡工作生活后,赶集、逛庙会、跑场子看村戏……黄土地孕育的别样地域文化,成了你工休闲暇时一种特有的消遣方式,也使精神世界得到了一些慰藉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