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麦浪(2)

成年后的日子里,我再也没有见过那样美好的景象——麦浪不停地在风中翻滚,麦香随微风徐徐吹来,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像是上天的赐予,让你心情豁然开朗又有所领悟。我渐渐明白,虽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美好的东西往往脆弱又易逝,但是,那一瞬间的绽放,足以弥补宇宙所有的无情与苍凉,也足以慰藉人生路上经历的所有沧桑。

与麦穗一起消失的,还有我的青春,我的少女时代,那个每天傍晚坐在围墙上,用一颗喜悦的心去看麦浪的女孩子不见了,连同她的理想与梦幻。所幸,因为那些金黄麦浪的映照吧,女孩子变为女人后,眼中曾经闪亮的光芒并没有消失殆尽。二十年后,在一个秋天,当我有机会又一次来到少年时曾经居住的庭院时,心中突然出现了那一片金黄色的麦浪,我忍不住站在那幢已被改造为六层高楼的楼顶,幻想着能够看见昔日的那一片麦田,那一片麦浪。可是,没有了,城郊的农田、绿地包括苹果园已被填平,摇身一变成了宽敞笔直的马路、气势恢宏的厂区或者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如果想要再看麦浪,必须要开很久的车去蜿蜒的乡下才能看得到。

与麦浪一起消失的还有很多。比如从前的冬日里,在新疆,在伊犁,站在楼房的窗户边,很容易看见对面茫茫的雪山,空无一物的田野,清淡广旷的大地。伏案工作疲累的时候,经常习惯性地抬起眼睛看窗外的雪山与流云。但是,从去年开始,由于旧城改造,我办公室对面的三层小楼被拆迁重建,新的楼房是几幢20多层的楼房,如此之高,如此之多,仿佛一片钢筋混凝土的丛林。我站在窗户边,再也看不到那往日熟悉的青山黛黛,白云悠悠,前方的现代化大楼如同巨浪汹涌袭来,让我感觉到一股巨大的压迫感。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再也不会从我口中吟出,哦,我不能再如往常一样恣意地环顾四野,极目远眺,我再也不能如往常一样,轻易就欣赏到伊犁大地山峦叠嶂的如画美景。

当然,作为一个受过现代文明熏陶的城市人,我能够理解,乡村不是田园诗,而是一个贫穷与失望、无奈与挣扎交织的世界,深沉厚重才是它的底色。对于乡村的浪漫暇想,很多都是建立在虚幻之上。我们不能从自身的本位主义出发,将乡村作为一种精神图腾,去乡村寻找优美的田园牧歌,去乡村寻找远去的乡愁。这样做,只能说明我们是自私的。可是,我们也要清楚,伊宁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与乡村如同血脉、紧紧相连。那遥远的雪山、芬芳的果园、朴素的农庄,以及在农庄里随处可见的金色麦浪!这个城市有一种时尚与朴素共存的东西,田园风格曾经是它最好的名片,也因此,它才会有一种不同于别的城市的悠然与安适、自在与闲情,也才会成为一座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在2008年中国“新天府”评选中,伊犁河谷高分上榜,位列十大“新天府”第三名)。

如果说,在城市发展的规划与进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失去这些美,失去这些绿,失去这些麦浪、远山与果园,那么,我真的为我们的下一代感到惋惜。我不能忘记,年少时的那堵围墙、那片麦浪、那片闲情,它们给了我对世界最初的美的感受。多年后,我学着用手中的笔将它们记录下来,给自己看也给别人看,也因此,有了一些浅显的文字存在于这世间,它们是盛开在我心里的一片麦浪,我从未想过让它去撼动人间。可是,我还是因为这些文字,收获了人生金黄色的秋天。

望着远方一幢幢竖起的高楼与大厦,我有些忧伤。我想念年少时轻易就能看见的麦浪、星空与蓝天,生命的灵动与领悟,它们离我很近,就在我身边,对着我微笑。自然是人类心灵的归宿,有了自然的力量,人类的思想才能穿越漫漫时空而在今天仍然鲜明如初。无论如何,生命的灵性不是靠住进钢筋水泥堆砌好的房子里就能拥有的,生命的灵性也不是穿上名牌服装、拎着昂贵的包包就可以捕捉到的。我打开回忆的窗子,让麦浪在清新的空气与自由的风里起起伏伏。那是别人看不见的,在他们离开了自然与真理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