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蹄山怀古

1、

近日读《古文观止》中《驹支不屈于晋》,乃姜氏戎首领驹支与晋国大臣范宣子不屈抗争的一个精彩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60年,时楚共王去世,吴国乘楚国治丧之时侵楚,战于庸浦(今安徽无为南),即庸浦之战,结果大败。吴国失败后,就告诉了晋国,晋国当时实行联吴抗楚的政策,应吴国所求于次年在吴国向地与众诸侯会盟,商讨吴国请求伐楚之事。会上范宣子以吴在楚治丧期间侵楚不合礼制为由,拒绝为吴国出兵。其实,此时晋国已是外强中干,攻楚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晋人心虚怯战,不敢攻楚,又怕自己这个“盟主”在众诸侯面前丢了脸面,于是就拿参加会盟的姜氏戎首领驹支开刀,想以此来立威。说昔日,因为强秦的攻伐压迫,你们的先祖吾离戴着草帽,身披蓑衣来投奔我先君惠公。我先君当时虽然田地也不多,但仍然与你们平分。如今诸侯对我国君已大不如前,大概是说话泄漏了什么机密,这主要是你造成的。明天的会盟会议,你就不要参加了,如果你一定要来,那就要拘捕你。

岂料驹支也不是善茬,面对范宣子强加于驹支的莫须有罪名,驹支以事实为根据,层层递进,对范宣子进行了反驳。

驹支说,从前秦国仗其人多,疯狂抢夺我们的土地,把我们的先祖从祖居地赶走。幸得贵国先君惠公显其大德,认为我戎人乃是四岳之后,不应被抛弃灭绝。遂将贵国南疆的荒蛮之地赐我先祖。我们砍荆棘,驱狐狸、豺狼,在这蛮荒之地生存下来。从此,我们便成为了你们晋国不叛不侵的忠诚臣属。直到如今依然是忠诚不二。从前,秦晋殽之战时,你们晋国在前抵抗,我们戎人从后面出击,就如同捕鹿,你们晋人抓住角,我们戎人拉住腿,一起将鹿放倒。这样,我们戎人为什么还不能免罪呢?此后,你们晋国的众多征战,我们戎人都随队出征,听从贵国首领的指挥,还是像殽之战时一样心志如一,从未背离过你们。如今贵国军队中的长官可能真有做得不到的地方,导致诸侯叛离。但你们却来怪罪我们戎人?我们戎人与华夏族人服饰、饮食皆不相同,礼仪使者也不相往来,言语也不通,能做出什么对贵国不利的事情呢?不让我们参加会盟会议,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最后,驹支赋《青蝇》告退,以“恺悌君子,无信谗言”来告诫范宣子。

范宣子听后,急忙向驹支道歉,请他继续参加会议,也成就了自己和蔼可亲、谦谦君子的美名。

2、

文中的姜氏戎,就是位于东周王城京畿南面,洛河与伊河之间,现为洛阳市伊川县境内的陆浑戎。

驹支在文中说姜氏戎是“四岳”的裔胄。“四岳”乃是唐尧、虞舜时的四位大臣,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他们是四方氏族部落的首领。尧曾向四岳咨询谁可接替他的帝位,四岳推荐了舜,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经过三年的考察后将帝位禅让给了舜。舜也曾向四岳咨询过谁可奋发有为,将尧帝的事业发扬光大,四岳又推荐了禹来做司空,总领朝政。可见,四岳在尧舜执政之时,位高权重,尧舜二帝处理重要事务都要咨询四岳的意见。四岳还因为辅助禹治水有功,赐姓姜。

陆浑戎原居瓜州(今甘肃敦煌、酒泉一带),是西戎中一支实力较强的戎族。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后,秦国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遂将岐山以西的土地赐给了秦国,秦国就对西戎展开了攻伐,消灭和吞并了许多戎族的土地,但却始终无法将姜氏戎这一支戎族灭掉。

到了秦穆公和晋惠公时期,晋惠公夷吾因受排挤,流落在外,因其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就投奔了秦国。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后,秦穆公助夷吾返回晋国继位。夷吾答应继位后将晋国位于黄河以西的土地割让给秦国作为报答。可晋惠公继位后又以大臣们不同意为由拒绝履行诺言。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向秦国求助,秦穆公向大臣们询问是否提供帮助,大臣们说晋惠公虽然可恶,但晋国的百姓却是无辜的。于是秦国就用大量船只向晋国运粮给予帮助,史称“泛舟之役”。但第二年秦国也发生了饥荒,秦国向晋国求助时,晋国不但不帮助,反而趁机发兵进攻秦国。秦穆公可气坏了,等度过饥荒以后,秦国就大举进攻晋国,在韩原之战中,晋惠公被活捉后带回了秦国。

秦穆公原本想杀了晋惠公的,但在夫人,也就是晋惠公的姐姐的求情下,才答应了放晋惠公返回晋国。但条件是回国后当年就将晋国的河西八城割让给秦国;第三年,将晋国的太子圉送到秦国作为质子;第七年,将陆浑戎整体迁到晋国境内。《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因此,在公元前638年,根据秦国和晋国的约定,将陆浑戎迁到了晋国的南鄙之地,也就是位于东周王城京畿南面,洛河和伊河之间的伊川县境内。

3、

陆浑戎被迁居伊川后,具体的居住地在哪儿呢?

公元前525年,晋荀吴帅师灭陆浑之戎,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甘鹿”是关于陆浑戎迁居伊川的历史记载中唯一比较确定的一个地点。那么这个“甘鹿”是哪里呢?

《山海经》中次四经有:“厘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泠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