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诀

四岁那年,父亲带着我们从村里迁到镇上。对我而言,不过是从半山腰搬到了山脚下,绿树环绕的大山依旧是我的乐园。

我的大部分记忆是在老家。记得父亲耕田,我在阴凉处坐望天空,玩石子。无聊了,就顺着土地旁边的小路摸索上去,或摘下鼓鼓的绿豆角揣在怀里,或尝尝不知名的红果子。父亲寻我时,我便捂住嘴硬憋着不笑出声来,绿豆角随着我的颤动,一颗颗掉落下去,才被父亲发现。下坡,我是不行的,父亲上来将我装在背篓里。到了平地,我笑嘻嘻地赖着不出来,父亲无奈,只好边嗔怪着,边拿着锄具将我背回家。

新房前靠公路,后依大山,盖起后,我正上小学。父亲总说我像山里的野孩子,家里不见我,准在山上。有时,在过人高的树下穿梭,看着花草摇头晃脑,追逐蒲公英的种子,粘了一身的苍耳更觉来劲儿,顺着风吹来的方向大声呼喊。大山不只是有趣,更让人觉得莫名踏实。微风徐徐吹过脸庞,温和而亲切,山上的阳光分外温暖,为所有的精灵披上了金色的薄纱。站在树林间,春夏被大片绿意笼罩着,秋冬像被无数手掌庇护着。

不知什么时候,这座山变得不再安全。每逢连阴雨时,频繁的泥石流让人避而远之。记得有一段时间,山中不知为何经常着火,但幸好烟如薄雾一样,不一会儿就消散了。有时,山上的嘈杂声阵阵传来,一棵棵树接连倒下,最后只留下扎眼的树桩,上面印着湿润的年轮。父亲不止一次叮嘱我,远离山体。我眷恋那些安逸的时光,常望着山出神,多希望能够再进入我的乐园。一日,父亲不像往日般平和,吐着烟圈,扶着刚做完手术的腰,告诉我:带我走出一座山,不是为入另一座山。

的确,父亲就是那座山。山会遭受自然灾害,会因人们的索取而受伤。父亲也会老去,为了这个家而受尽苦痛,为了我的成长而操心。父亲带我走出一座大山,已用尽全力,我应带着期许,彻底走出这个群山环绕的地方。此时,不应再眷恋安稳,我欲与山决。

到了大学,才发现拖着行李的自己到宿舍楼的距离是那么遥远;学习受挫时,要学会为自己加油打气;吃穿用度应当上心,懂得照顾自己。这段时间,我没有再和以前一样贪玩儿,牢记父亲说的走出大山。离开了家,我也不是一个人了,因为身上带着父亲的期许。期许我独立自主,学业有成,寻到合适的工作,与山而诀……后来发现,原来依旧可以追逐着风,可以身上沾满泥土却感觉快乐。在参加志愿活动中,偶然去了一家养老院,结识了一群可爱的人。爷爷奶奶们都像孩童,我们一起放风筝,做泥人,大家都乐在其中。临走时,一位奶奶紧握着我的手嘀咕道:“真是个好孩子,在家一定很孝顺。”此时,我真正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走出大山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为了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可以回报家人。

何为孝顺?此后,我经常与父亲通话,分享日常琐事,嘘寒问暖,像父亲平常关心我一样,常常将父亲挂在心上。那次周末,我买了父亲最爱的饸饹面回家。站在后院的阳台上,眺望对面的远山,一改之前的模样。家后面修起了防滑坡大坝,通往县城的公路马上竣工。“森林之绿,禁止砍伐”的标语映入眼帘。听邻居说,是镇上的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捐了钱修建的。我不敢相信,以前要行驶一个半小时,坐在大巴上剧烈摇晃的这条路,如今会焕然一新。这条路,不仅缩短了乡镇和县城之间的距离,便利了居民,也让我倍受鼓舞。遥远破旧的路,是可以翻新的,眷恋温室的观念也是可以更改的。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坚持去做,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走出舒适圈,不断磨炼自己;在于实现自我价值,回馈家人,懂得奉献。

是啊,不走出大山,就寻不到父亲爱吃的饸饹面,不能接触更有趣的事情,也不能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不走出大山,也不能回报大山。我与山诀,为予山好。崭新的公路,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奉献的种子。那个为家乡做贡献的大学生成了我的榜样。我也将在新的人生之路上,朝着回报家人、回报家乡的目标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