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富人比穷人更热爱工作

英剧《唐顿庄园》讲述了20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人间百态。剧中一位孤傲的贵族女子从未听过“周末”这个词,因为她每天都有足够的闲暇时光。相比之下,穷人则总是埋头苦干。

经济史学家汉斯·约阿希姆·沃斯表示,1800年,英国工人平均每周要工作64小时。他说:“在19世纪,判断一个人是穷还是富,只需看他的工作时间就可以了。”

但在如今发达的经济体中,情况已发生了变化。

1965年,拥有大学学历的人(他们往往更富有)比拥有高中学历的人享受的闲暇时光多一些。但到了2005年,与拥有高中学历的人相比,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每周的闲暇时光要少8个小时。

2013年发布的《美国时间利用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美国,与未获得高中文凭的人相比,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每天的工作时间要多出两个小时。富人似乎已不再属于休闲阶层了。

针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有很多。其中一种与经济学的“替代效应”有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顶层收入者的薪水大幅上涨,而中等收入以下人群的薪水则出现停滞或下降。对于顶层收入者来说,随着工资上涨,休闲的代价更大了,休假就意味着放弃挣更多钱。而穷人薪水是停滞或下降的,所以工作对其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全球市场的规模如此之大,进行创新的企业往往能获得巨大收益。击败竞争对手可以获得巨额回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彼得·库恩等人的研究显示:高技能工人亦是如此。虽然额外工作几个小时后不能立即获得加班费,但长期的积累可能会从“赢者通吃”的市场中获益。长远来看,最成功的劳动者,通常是工作时间最长的人。职业声望越高,工作满意度往往就越大。

体力劳动和无须多少技能的服务性工作是人们最不乐意从事的职业。而富人却可以在有吸引力的工作中获得极大的工作满意。

那么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呢?由于低技能工作和体力劳动减少了,这些劳动者的就业前景更黯淡了。休闲已不再是财富的象征,而是代表着无用与失业。

200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美国人中,与家庭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人群相比,家庭收入少于两万美元的人群沉迷于“被动休闲”(如看电视)的时间要多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