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决定结局

红楼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王夫人的丫鬟金钏投井自杀了。袭人对好友自杀的反应,是发自本性的:“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宝钗的反应是说了4个字:“这也奇了。”然后“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本是互相非常认可、欣赏的两个人,对于一个人的自杀,反应截然不同。

宝钗首先是想到金钏的死很蹊跷,在当时的社会,以金钏这样的身份选择自杀,会对她的家族带来恶名,事情传出去也会对贾府不利。她第一时间去王夫人那里,一边对王夫人好语安慰,一边商量出一系列应对措施。很多人觉得宝钗对于金钏的死,表现得过于冷血,但不得不说,她帮助王夫人的一系列举措,对于贾府是最得体的一场危机公关。袭人是普通人的本能反应,对结果自然流露出情绪来,但也止于情绪。

宝钗是“山中高士”,对事物的反应远远高于本能,她第一反应是对事情根源的探索,看到事情表层下深层问题及影响。袭人和宝钗的不同反应,便是思想深浅与格局大小的区别。宝钗对事物的思考不会停留在表面,而探寻根源正是为了防微杜渐,以吸取经验教训。这便是大局思维。格局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最先反应,格局小的人,对外在的反应,完全由个人的情绪决定,从与人或事的熟悉与好恶来做最直接的判断。

有很多人喜欢花大量时间在朋友圈,用心思给人留言、点赞,在某个熟悉的圈子里抒发、宣泄自己的情绪,却没精力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定位与走向;或者沉迷于喜欢的娱乐事件,对某个明星的糗事,激动地发表自己的好恶,却不会深层次地考虑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他们在一个熟悉而狭小的空间,眼睛只爱盯在手机的方寸之间,为别人的一举一动而猜测,为他人一个小瑕疵而津津乐道。似乎这才是生活的全部快乐与精神寄托。

这种爱好鲜明、爱憎分明的人经常被认为是真性情,实际上,这是因为格局太小,也是与成熟、成功之间最大的障碍。格局越小的人,越喜欢花时间在无益的事情上,从情绪化角度看问题,被自己好恶、刻板印象、周围人的利益左右自己的想法。限于小圈子的人,让自己的小圈子画地为牢,思维及做事限于这种短视行为,限制了自己的眼界与心胸,逐渐变成井底之蛙。他们关乎大局太少、关乎自己情绪太多,总是无端被鸡毛蒜皮的小事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与精力,无法集中精力去关注那些更有重要价值的事情。

格局小的人,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圈,认为在自己设定的思维区域里,非常舒适与安全。在这个安全地带里,不思进取,安然享受熟悉的空间,用惯有的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实际上,这种舒适圈是自己假定的一种舒适。不是说你关注的少了,烦恼就会少,只是烦恼的事更低级、更麻烦。

三国里的刘表,把自己关在荆州,不想扩大自己的势力,不想招惹别人,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面对威胁采取“鸵鸟政策”。刘表最大的烦恼,就是他的地盘以后是由大儿子继承还是小儿子继承?如何处理他与夫人以及她亲戚的关系?如何让全家关系稳定?他所有的思维都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心胸比寄居在他家的刘备要小得多。他固有设定的这个领域,并没有如愿使他顺心安全,他不但没有一个可信赖的手下,连自己的家人都背叛他,即使一个忠于他的大儿子,他也保护不了,只能流亡外地。

想得高远的人,不会在乎一地鸡毛,他们胸怀天下、做事有章法、有魄力,那些琐事反而会不攻自破。大格局,还在于能分清主次,绝不会舍本逐末,做出浪费时间和精力,毫无意义的事情来。烦忧、挫折,只能让他们更坚强、更警醒。

在危机四伏的环境里,我们设定的舒适圈,可能正是我们导致失败的陷阱。

刘备依附刘表时,曾多次劝刘表,趁着曹操外出时,攻打他的大本营。他看出刘表周围的安全只是一个假象,曹操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必须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化险为夷。可是刘表拒绝了。他觉得那超出了他的预计,懒于去费力冒险。他每天过着衣食富足的生活,夫复何求?焉不知,有时越是安全的地方,就越是危险。刘表刚病死不久,他的大好地盘就被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而刘备虽然依附于刘表,格局却比他高。他深知,限于眼前的舒适,可能就是明天的灭亡。他先后多次主动与曹操对垒,让别人看来是蚂蚁撼树,结果后来竟并列与曹操三分天下。

当今,社会现象让人眼花缭乱,人际关系纷繁复杂,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的判断与选择。大愿法师说,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格局决定一个人最初的反应与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导致了结果 。有什么样的心胸,承受多大的事。格局大的人,才能从更高、更深的层面来理解问题,才能得出更有效的判断及解决办法。所以说,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