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父亲的尊严

一个社会的贫富悬殊,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教育质量。所以让每个孩子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一直是德国大众很关注的问题。

为了让低收入人群的孩子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能够在课余时间学音乐,参加体育俱乐部,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德国斯图加特市通过了一项特别提案:每年给每个有孩子的低收入家庭提供课余教育补贴。为了确保这笔钱“专款专用”,政府采用了发卡的方式。这张卡只有在城市的博物馆、动物园、剧院,或者指定的音乐学校和体育俱乐部,才能够进行刷卡消费。

这么好的提案,应该皆大欢喜吧?

谁也没有想到,最先提出抗议的是来自低收入家庭的父亲。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听起来动人,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歧视,有损他们的尊严。设身处地为这些父亲想一下,在博物馆、动物园和剧院买票的地方,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掏出这张卡消费,就等于告诉周围所有人:他们是穷人,他们的孩子在享受社会福利。如果孩子还小,可能不会在意这些细节。但年长一点的孩子,会对把自己看成穷人的孩子很敏感。

作为一个社会人,他可以低三下四地为五斗米折腰,可以失业,也可以领取救济金。但在他的孩子面前,他应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应该是孩子崇拜的对象。

德国基本法的第一条是:人的尊严不可侵犯。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的尊严,就更加神圣不可侵犯。政府部门赶紧再一次讨论,最终通过一个新提案:每一个孩子,不管父母收入高低,都能得到一张这样的文化消费卡。也就是说,用这张卡消费的父亲,有可能是一个百万富翁,也有可能是一个正在领取失业救济金的穷人。

这样一来,穷父亲的尊严保住了,富父亲也意外地享受到社会福利,穷人富人皆大欢喜。不欢喜的是财政部,这又多了一笔计划外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