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人生的时候

李安说“人生不能像做菜,非把所有的菜都准备好了才下锅”,三毛说“人,不经过长夜的痛哭,是不能了解人生的”,梅·韦斯特说“你只活一次,但如果你做了你想做的事,一次就已足够”。也许从字面上来看,他们似乎说的各不相同,但其实却是同一种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坐标或者刻度,去定位和衡量人生!

若人生有坐标你会从何谈起呢?

水只在一种情况下可以照得见世界,

那就是安静的状态,

这就是“水静犹明”。

天地入我心

汉字中,“心”字部首的字都很有意思。譬如“思想”,中国的古人认为它不仅是头脑中的运转,而且是心田里的活动,是为有所“思”。譬如“感恩”,这种美好的情怀因心而起。我们今天的心,有时候是被关在一扇大门里的,这就是烦闷的“闷”。为什么我们拥有的物质越多,内心反而越惶惑呢?“惶”和“惑”,不是竖心旁就是心字底,这源于我们心灵的不宁静。

那么,什么是中国文化的心灵态度呢?《庄子》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好——“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水本是能够照见世间万物的,但是你去看一看,水在激荡的时候能照见什么呢?你看看,长江在奔涌的时候,排天浊浪,能照见山景吗?一条急流小溪啪嗒啪嗒地拍打在礁石上面的时候,那些碎沫般的喧嚣能照见什么吗?

水只在一种情况下可以照得见世界,那就是安静的状态,这就是“水静犹明”。

安静的水明亮澄澈,而一颗心的安静,就是天地之间万物的安静。所以说,天地之间最大的静莫过于人心。

为什么今天的我们经常对世界失去判断?当一个人处于巨大的挫折困扰之中时,当一个人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的时候,当一个人迷惑于众人的吹捧或鄙视时,他的心其实就如湍急喧嚣的水流。怎么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样才能够让一颗心宁静如镜,照见世间万物,看到古往今来,从而找回自己人生的坐标呢?

唯有安静,是一个人能对自我做出的最好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