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卅”喋血与<热血日报>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仅仅时隔五天,6月4日一大早,就见上海街头的报童摇晃着手中的报纸,高声喊着:“卖报卖报,请看今天刚刚创刊的《热血日报》,披露 ‘五卅’惨案的真相,揭露杀人者的罪行……”

报纸很快被抢购一空。新鲜出版的《热血日报》轰动了上海滩。

几天后,一大叠《热血日报》堆在了当时作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的军阀段祺瑞的书桌上。他看着上面的一篇篇雄文,好似一把把直刺他心间的利剑,让他暴跳如雷。他清楚,在眼前这个因“五卅”惨案而引发的民声鼎沸的情况下,这张新创刊的《热血日报》,比向沸腾的油锅中撒了一把盐的后果不知要严重多少倍,这简直是火上浇油。

筹办日报

在“五卅”惨案发生后,特别是面对汹涌澎湃的反帝怒潮,上海的新闻媒体在反动当局的操纵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胁迫下,可说是万马齐喑。当时上海虽然有《申报》《新民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等9家大报,但均不敢发声,舆论一片沉寂。

5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在成立由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刘华和瞿秋白等组成行动委员会的同时,决定出版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日报,以揭露帝国主义罪行,宣传党的政策、策略,为运动指明正确方向。并决定由瞿秋白任主编,立即着手筹备,尽快出版。

当晚,瞿秋白就从中央宣传部、上海《民国日报》等召集郑超麟、沈泽民、何味辛等人组成了编辑委员会,在他闸北区宝通路顺泰里12号的家中召开了筹办报纸动员会和第一次编委会。

当瞿秋白传达了中共中央的决定后,大家都十分赞同,群情振奋,纷纷表示就是抛头颅洒热血,也要把我党的第一份日报办好。因为在场的人都是老报人和熟知宣传者,办报对他们来说都驾轻就熟,所以寒暄片刻后就马上切入了正题。

郑超麟问:“这报纸叫什么名,中央是否有指示?”

“没有,中央只定了大的方向,具体叫什么名,请我们自己考虑。”瞿秋白答道。

“我看叫《觉醒日报》,如何?我们办报的目的就是揭示真相,让四万万五千万民众都能够尽快觉醒起来,与反动派斗,与帝国主义斗。”

“好,我看这个报名不错。”何味辛当即表示赞同。

“《觉醒日报》?确实不错。不过,当年法国巴黎公社时,就出版过一张名叫《人民觉醒报》的报纸,被列宁同志称为巴黎公社时期无产阶级的重要报刊之一。我们取同样的名,我感到不太妥当。”沈泽民站起身来说道。

何味辛一听,也站起身来说:“哦,这个我倒真给忘了。我们搞革命是新生事物,办个报纸连报名都要炒人家的冷饭,是有点说不过去。但是有我们这些‘秀才’在,我就不信连个响亮的报名都取不出来。”

“要不就叫‘朝晖’如何?现在上海的工人运动如星火一样刚开始燎原,我们是迎着‘朝晖’一路向前冲。”沈泽民说着还做了个向前冲的动作。

“朝晖?感觉是不错,但我总觉得太文,少了点催人奋进的激情。”何味辛提出了异议。

瞿秋白推了推眼镜说:“我赞同老何的观点。现在可以说处在你死我活的生死斗争中,不能太文绉绉,一定要让人一看就能热血沸腾。哎,要不,就叫《热血日报》,你们看如何?”

《热血日报》!热血?好,搞革命就要敢洒一腔热血。这个报名响亮,顾名思义旗帜鲜明,众人稍一思索,都叫起好来。就这样,我党的第一份日报,就定名为《热血日报》。

报名定了,接下来大家就讨论报社设在哪里为好,既要考虑幽静,更重要的是安全。正当大家低头沉思时,瞿秋白笑了起来:“这个报社么,我看还是就放在我这里吧。我这个家,左边没有房屋,是一片空旷地,视野开阔。右边的邻居,是一个年轻人,我注意观察了好长时间了,这个年轻人很正派,应该是个要求上进的青年。这里环境幽静,不太引人注目,交通也较便利,安全上有保证,如遇突发事件,撤离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