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父是个闲不住的人,待身体好些,偷偷上山去了“坡地”,在茶树田里松土、锄草。一次,陈父上山干活,回来的路上旧病复发晕倒在村口,正好被陶最发现,陶最忙把他送到镇卫生院,这才救回老爷子一条命。
这几年,陶最家的“平地”大棚蔬菜红红火火,收入年年稳定增长。他家翻建了新房子,买了一辆货车,还雇佣起季节工,成为村里数得上的富裕户,陶父也退居“二线”坐享清福了。
奇怪的事来了,陈父生病后没能再上山干活,可是“坡地”仍然杂草全无,肥力十足,茶树长势非常好。待到产茶时,县里的大茶厂来收购鲜叶,居然净得好几万元。
陈林听到这个消息很是意外,回家专门请来种茶技术员实地考察,技术员说:“你家坡地土质好,生态环境优,所处海拔适合茶叶生长,只要科学栽培、精心管理,茶叶产量和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员的一席话,让陈林决定回乡专门种茶,这样既能挣钱,又能在家照顾父母。
陈林回村后一心扑在“坡地”上,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所产鲜叶收入翻了一番,比打工挣的钱还多。他还参加了省里茶叶栽培培训班,边学习边实践,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茶能手,一下子成了村上收入最高的农户。
陈林自己富了,也不忘乡亲们,义务指导责任田也在“坡地”上的其他村民种茶叶。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被吸引回来,大岩村茶田的规模越来越大了。
与此同时,受市场影响,陶最家的大棚蔬菜收入直线下降。看到村里种茶户都发了财,陶最坚信凭自己的本事,改种茶树肯定不会比人家差。他把大棚蔬菜铲除,全部种上茶树。在他精心的照料和栽培下,茶树生长得很是旺盛。
几年后,陶最的茶田也能产茶了,他非常乐观,觉得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大茶厂死活不收陶最的鲜叶,原来他家“平地”不是栽茶的好土质,山下环境产不了高档茶叶。最后陶最只得把鲜叶贱卖给小茶厂,收入比原来大棚蔬菜少了许多,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他又急又气,生了一场大病。
此时,村委会换届,原来的陶主任落选,陈林高票当选为新一届村委会主任。这一天,陈林去看望正在养病的老同学,陶最伤感地说:“这是命中注定啊,现在恐怕我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陈林安慰他说:“老同学,你千万不能悲观,困难是暂时的,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陶最叹了一口气,说:“陈林啊,有件事我埋在心里多年,一直不敢对你说。”陈林爽快地说道:“都是老同学了,还有啥不好说的。”
陶最涨红着脸,说道:“当年分田时,为确保我家分到好田,我爸与堂叔做了手脚,两个纸阄都写的坡地,而把事先写好平地的纸阄给了我……”
陈林听了,也不生气,半开玩笑地说:“陶主任和你爸真聪明,这是绝妙高招呢。”
陶最接着说:“当时,我没有挡住利益诱惑,配合他们作弊。后来你被迫外出打工,我心里非常内疚。”陈林似乎想到了什么,问道:“你救了我父亲后,是不是还去我家的茶田除草、施肥来着?”
陶最点了点头,说:“这算不了什么,空闲的时候随便去做的。”陈林拍了拍陶最的肩膀,会心地笑了,说:“老同学,我家坡地能有今天的命运,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啊。”
不久,大岩村成立了合作社,以茶叶种植业为主,发展绿色观光农业,村里统一开发“坡地”、“平地”,陶最家的“平地”茶田也改造成“茶游园”,村里的困难户都脱了贫,大岩村成了县里“乡村振兴”的先进村。
村民们相信,不论“坡地”还是“平地”,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就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