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阿凡不是一个糊涂人,这些变化,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知道,改革开放绝对是一个机会。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今后,他要换一种方式过日子。怎么换呢?他的心中自有答案。
阿凡从家中的箱子底下,翻出父母留给他的一根有点分量的金链子,拿去换成了现金,请人将位于路边旧屋的一楼粉刷一新,购置了一部分桌子方凳,以及碗筷杯子等厨房用品,并亲自爬上墙,在大门上方写了“阿凡菜馆”四个大字。
就此,阿凡的小菜馆就算正式开张了。
这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菜馆,店里只有三张桌子,最多只能接纳十几个人。阿凡既当掌柜又自己掌厨,另雇了远房的侄子做跑腿。菜品也非常简单,总共十来个品种,全是闻起来有点味道的香肉、香鱼、香葱、香蒜、香椿、香蛋、香豆腐、霉菜头等等,清一色的以香冠头。阿凡自己都说:“实际上,应该将香字改成臭字,才名副其实。但这样会吓跑客人的。”
食客们也不是傻子,有人说:“气味太重,实在受不了。”但奇怪的是,也有人说:“好香啊,味道真的不错!”阿凡则一本正经地对外人说:“我的菜,闻着臭,吃着香,回味无穷!”
阿凡过去的名声不太好,再加上现在他店里经营的菜品散发出来的气味,也跟以前相差无几。这不免让村民们产生联想,心里很不舒服。村民们不但自己不光顾,还会搞些负面宣传。甚至有人打电话告发阿凡,说神经病开店,以次充好,欺诈顾客。
工商所和食品监督部门也来抽查过几次,均无问题。可村里人就是想不通,新鲜的食材,为什么会有这么重的气味,难道像臭豆腐一样是故意弄的不成?他们根本不听阿凡的解释,还质疑工商的检查,弄得阿凡本来就不多的客人中鲜有熟人。
门庭冷落的阿凡菜馆眼看着支撑不下去了。关键时刻,上面有扶持个体经营户的政策出台。阿凡的小店不仅可以免税,工商所一边交代阿凡严把食材关,一边还帮他辟谣。
一些乡村的头面人物,也偶尔带着客人前来光顾,还吃得津津有味,帮他说了不少好话,这是最实在的宣传。慢慢地,小店里有了人气,不再那么冷冷清清。
谁承想,刚刚有点起色的阿凡菜馆,又摊上了这样一件差点吃死人的大事。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连阿凡自己也觉得,他的发财之路可能真的走到头了。
真相很快被查清。经过权威部门检验,阿凡菜馆的食物均没有问题,导致三人中毒的罪魁祸首是假酒,两瓶用工业酒精勾兑成的老窖是假的。看着阿凡再次被请进了公安局,大家又纷纷议论,阿凡这回铁定要到大牢里去吃臭肉了。
谁也没想到,事情的结果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仅仅半天时间,阿凡就出来了。原来,中毒的三个人已经向公安机关证实,他们去阿凡菜馆喝的酒是自己带的,完全不关阿凡的事。
虽然公安机关还了阿凡一个清白,但糗事缠身又身无分文的阿凡早已心力交瘁。面对眼前的这副烂摊子,他悲喜交加,欲哭无泪,不知道下一步如何是好。
幸好,那三位受害人也是村中的实诚人。再说,他们早在开菜馆前就是阿凡的常客,深知阿凡的为人。三个人对阿凡再三表示,他们对这件事深感内疚,要凑钱还他垫付的医药费,赔偿被砸坏的店内物品,还承诺阿凡,要帮他重起炉灶,从零开始。而村里的大多数人也从这件事中重新认识了阿凡,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都想帮阿凡一把,来表达他们心中对阿凡的歉意。
说到做到,不到一个月,阿凡菜馆重新营业,还扩展了一倍的营业面积,隔出了几个雅致的包间。阿凡高兴,执意在店里摆了几桌。他自己操刀掌勺,使出浑身解数,将他的拿手菜品一一献上,又免费宴请了帮过他的数十位村民,博得一片赞誉。他还向村民放出话来,凡本村人进店,一律七折优惠,长期有效。
坏事变成了好事,近两千临桥父老乡亲,大都成了阿凡的义务宣传员。大家逢人便说:“阿凡的阿爹,曾是杭城楼外楼主厨,阿爹的阿爹还做过京城的御厨,阿凡手中有祖传宫廷菜肴秘方……”将阿凡的手艺吹得神乎其神。而且,每逢家中来客,村民们都会到阿凡菜馆去点上一两个菜回来。
时光流逝,阿凡和他的菜馆,也逐渐恢复了元气。村外边的客人们,奔着阿凡的糗故事,怀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纷至沓来。尤其是到了小长假或是过年过节,小菜馆可谓顾客盈门,只能提前预订,菜品也是限量供应。阿凡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早早成为村中的万元户。
如今,阿凡早已隐退,他用积攒的二十多万元,请了专业人员作设计,将自己的老屋和菜馆的店面重新修缮一新,里里外外装饰得古色古香。并将父亲留给他的传家宝,一本手抄的《赵氏异术菜谱》以及整个菜馆,全部移交给了一直跟随他的侄儿。
了无牵挂的阿凡,则天天在店里就着一生喜爱的鱼肉,咪着小酒,绘声绘色一遍又一遍地给年轻人重复着他过去的糗事。
那诱人的特殊香味,以及“哈哈哈”的欢笑声,不时从阿凡菜馆里传出来,越飘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