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疏忽

路边男尸

这天上午,区派出所接到报案:施工人员在市郊架设线路,发现马路边半人高的草丛里有一具男尸。

很快,陆警官带着法医来到现场。死者身穿运动服,体形健硕,头部紧挨一块大石头,石头上有大量血迹。死者上臂缚着运动式手机包,拉链坏了,里面是空的,附近没有发现手机。陆警官初步判定,这人是出来晨跑,遭遇了不测。

法医勘查现场后说:“从血迹颜色判断,死亡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死者从高处跌落,跌落时双手前伸,试图保护头部,但没来得及。落地前应该意识清楚。”法医怀疑,死者被车辆撞到了草丛里的石块上,但他很快排除了这种可能——死者身上没有被撞击的伤痕。

陆警官问法医:“那是从高处跌落?”草丛不远处有根四五米高的电线杆,周围是低矮的冬青树。

法医摇摇头:“就算死者爬上电线杆,从上面跳下来,也不可能撞到五六米远的石头上。这块石头半截埋在土里,没有移动过的痕迹。石头距离人行道至少五米远,昨天傍晚,这里下过短时暴雨,现场周围的草丛、泥土还是湿的,却没有发现任何人的脚印。”

死者是怎么撞上石头的?他杀还是意外?陆警官一时无法判断。

晨跑爱好者常见的运动距离一般在三到五公里范围,如果陆警官推断无误,死者就住在附近,家人一旦发现死者没有按时回去,肯定着急,应该会报案。

果然,中午时分,离发现死者三公里远的小区,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士报警了:丈夫出门晨跑,一直没回家。打手机,却是陌生人接的。陌生人说手机是他捡的,要归还,得给他一千块钱。

根据女士描述,死者正是她的丈夫。陆警官决定,假装自己是手机的主人,把那个陌生人“钓”出来。

电话一接通,对方开口就问:“想好了吗?谁都知道现在手机的重要性,远不止一千块钱吧?”

陆警官连忙答应道:“你说得对,我这就过去。”约好地方,陆警官换上便装,打车赶了过去。

一卷钢缆

对方是个衣着破旧的中年男子,他拿过钱,数了一遍,这才交出手机。陆警官接过手机一看,发现手机屏是碎的,质问道:“怎么是碎的?”说着,他亮出了警官证。

男子顿时吓得语无伦次,解释说:“这……我捡到时就碎了。”

原来,男子是拾荒者,这天凌晨,他骑三轮车经过那段路,看到马路边有一卷钢缆,就停车去捡。没想到前面不远处的人行道上还有一部手机。他扭头看看,前后没人,就捡起手机,匆匆地走了。

“手机在人行道上?”陆警官感到很奇怪。男子肯定地说:“是的,在人行道靠内侧一点儿。”

“刚才说的钢缆又是什么?”

“是手指粗细的一卷钢丝绳,这东西还在我住的地方。”

陆警官跟着男子,来到一处临时搭建的棚户里,接过男子拿出的一卷钢缆。钢缆大约七八米长,一头截断面不规则,像是生拉硬拽断掉的;另一头截断面整齐,像是被什么锋利物品割断的。半根钢缆呈不规则弯曲状,似乎缠绕过什么东西,又被人解开的样子。

陆警官看着这卷奇怪的钢缆,问:“真是你捡来的?”

男子害怕地说:“真是捡的,这种钢缆不是铜,不值钱……”

当天傍晚,陆警官又来到了案发现场。这条路南北向、四车道,总长不到四千米,和两端另外两条路,呈工字形连接。

这段路没监控,但两端那两条路都是主干道,有监控。陆警官连忙联系助手,兵分两路,找到这两条路段的监控所在单位,调出监控,逐一查看起来。

查找方式不算复杂:在两条主干道最靠近这条路的监控里搜索一下,只要从其中一条路的监控画面消失,再从另一条路的监控画面里出现的车辆,肯定经过案发路段——因为这是两个监控点、两条路之间唯一的连接路段。

根据死者出门时间、跑步速度,陆警官测算了死者到达出事现场的时间,应该在早晨五点十分到五点十五分左右,也就是说,死者刚到出事地址,就遇到不测。

陆警官用排除法,找到了嫌疑最大的两辆车:一辆是装载混凝土桥梁预制件的重型卡车,预制件两端的预留钢筋,狼牙似的向上弯曲,目测已经超高。卡车由南边的主干道小拐弯往北进入这条道路。

陆警官很快发现,卡车行驶至案发地点的时间,比死者提前了近两分钟,没有停留迹象。

另外一辆是九成新的面包车,由南往北大拐弯进入这条路段。司机进入了中间快车道,与人行道隔着一条车道。面包车比卡车速度快得多,已经超速。仔细一算,面包车和死者几乎同时到达案发现场附近。最关键的是,按车速和两个监控点之间的距离计算,面包车在这期间,还有过约三四分钟的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