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吃货慈禧(2)

李莲英又出难题:“老佛爷甚想水烟,尚能觅得纸吹否?”纸吹是用来点水烟的捻儿,吴永马上找了一处窗台,用粗纸卷了五支纸吹献上。

吴永把行署让出来布置成卧室,给慈禧一行人休息。

他又翻箱倒柜,把已故老母亲的夹袄找出来进献太后,男式的马褂长衫准备一包,镜奁一套,梳篦脂粉悉具,呈给太后和格格。

荣儿回忆说,最令人满意的是,吴永送了十多双全新的细白布袜子,途中两次遇雨沤在湿鞋湿袜里的脚终于舒服了。

至此,逃亡的慈禧和光绪恢复威仪。深识礼数的吴永先被提拔为“办理前路粮台”,后逐步晋级,“以知府留于本省候补,先换顶戴”。就连曾经给吴永做饭的厨子周福,因为一碗扯面条、一碟炒肉丝做得甚合慈禧口味,也被赏了六品顶戴,供职御膳房,与老佛爷随行。

晋陕美食大巡游

“西狩”的队伍在怀来县待了3天,不再是13个人3辆车,而是陆续集结完毕的30辆车、数千人。快要把怀来县吃穷的时候,慈禧决定启程西行,要求接待的公文陆续发到前方山西、陕西各地。各级官员听说吴永升官了,自然“识做”,加上趋炎附势的富商们慷慨解囊,银两、佳肴、粮草已准备好了。

一路上,各地特产、小食自不待言,南方进贡的螃蟹、鱼翅陆续送到。在大同府,县令齐福田命令当地知名酒楼凤临阁名厨上阵,做了一道招牌菜叫“凤趴窝”:将一只雏鸡油炸后,放在大盘内,旁边放有油炸干粉条、油炸煮鸡蛋(或鹌鹑蛋、鸽蛋)和油炸豆腐。

慈禧觉得好吃,问起菜名,官员们觉得“凤趴窝”三字会让慈禧认为是影射自己,恐招杀身之祸,于是绞尽脑汁,想出个“金凤卧雪”。后来,这道菜又恢复本名,在今天的大同凤临阁里每日限量供应。还有一道当时招待过慈禧的“百花烧卖”,裹以鸡、鸭、鱼、虾、蟹、牛、羊、猪、兔9种肉馅,烧卖上端制有牡丹、荷花、玫瑰、芍药、玉兰、月季、秋菊、杜鹃、梅花9种花形,同样得到慈禧的赞赏。

在太原府,山西巡抚陆忠祺进奉“蟹翅拨鱼”,太后大加赞赏。除了这些大菜,慈禧一路上品尝了各式小吃:比如应州牛腰,是把白面捏成牛腰形状,沾上白糖再油炸而成;忻州瓦酥,因形似瓦片而得名,由厨子王凤龙发明,香脆可口,因为进献慈禧和光绪,改名“龙凤瓦酥”;太原西南的孟封村出产的“孟封饼”,则是一种甜软的酥饼,后来进贡皇室成为“御饼”。沿途,慈禧还吃到平遥碗托和灵石“和和饭”。

庚子年是闰八月,有两个中秋。着名的晋商乔氏,即《乔家大院》的主人公,当然不能放过太后驾临的机会。第一个中秋是在忻州过的,以祭月为主,月饼只是平常物;乔家在第二个中秋给慈禧奉上一款名为“雪莲酥”的月饼,由祁县着名的老字号糕点铺“是盛楼”制作,本身是给乔家特供的,雪白晶莹,做成花形,外人买不到,乔家当然用来借“花”献佛(老佛爷)。慈禧赞不绝口,到西安后,特命人到乔家取雪莲酥吃。之后,每年中秋,乔家都派人进京奉送雪莲酥。

到了曲沃县侯马驿,地方官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特招80名厨子,日夜操作,精心配制,真的做出满汉全席108道菜。至此,慈禧一行在逃亡一个多月后,饮食基本恢复宫廷标准。到了西安,更是按紫禁城的规格,专设御膳房,下分荤局、素局、菜局、饭局、茶局、酪局、点心局等,厨师共有100多人。

这次“西狩”,一些晋陕面食、小炒的做法传入宫中,满汉全席的菜谱流入民间。正当民间与御膳切磋交流之际,李鸿章正坐船北上京师,准备他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