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这样搞调查研究(2)

2月9日下午,邓小平从江苏来到杭州。一见到前来迎接的浙江省委负责同志,邓小平便开宗明义地说:“我这次在苏州,与江苏同志主要谈到2000年是不是可以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的问题。现在苏州工农业总产值人均已接近800美元。苏州同志谈,他们共解决了六个方面的问题。江苏从1977年至1983年六年间,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依这样的发展,到1988年就可以再翻一番!”

当听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铁瑛说,浙江到2000年能翻两番半或三番时,邓小平问:“你们看,翻两番是不是靠得住?现在是多少?到2000年是多少?”铁瑛一一回答。3月2日,邓小平回到北京之后,约请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他说:“这次,我经江苏到浙江,再从浙江到上海,一路上看到的情况很好”,“到20世纪末实现翻两番,要有全盘的更具体的规划,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都要有自己的具体的规划,做到心中有数”。

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又来到深圳考察,听取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梁湘汇报工作。当听到深圳经济特区的工业产值1982年达到3.6亿元,1983年达到7.2亿元时,邓小平说:“那就是一年翻一番?”显然,他对这个递增的速度非常满意。

25日上午,邓小平考察了深圳河畔一个渔民村。他到老支书吴伯森家做客时,一一询问吴伯森家里几口人,收入多少。吴伯森告诉他,这个村家家是万元户,自己家人均月收入四五百元。邓小平听后高兴地对随行人员说:“比我的工资还高啊!”走出渔民村口时,梁湘问:“像渔民村这样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全国人民做到要多少年?”邓小平说:“大约需要100年。”梁湘说:“不要那么长吧?”邓小平说:“至少也要70年,到20世纪末,再加50年。”

后来,人们听到邓小平在北京宣布,要在21世纪中叶,使中国人民的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一预期目标,就是“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正好与他在渔民村调研时计算的结果相吻合。

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要敢于处理。调查只是前期的工作,真正基于调研的情况制定和实施重要的决策才是目的所在,尤其针对发现的问题,邓小平强调要敢字当头,而非掩耳盗铃。

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周恩来的病情加重。邓小平受命于危难之际,主持国务院工作。

当时,全国钢铁生产情况很不乐观。1975年前4个月,全国钢铁生产陷入停滞,包头、武汉、鞍山、太原等钢铁公司欠产严重。

通过深入调研,邓小平在1975年5月21日国务院办公会议上指出:“对钢铁生产,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时候了,解决的条件也成熟了。各个行业都要支持。现在的问题是,你们敢不敢接受中央的支持,敢不敢按中央这次批示的要求去办。要找那些敢于坚持党的原则、有不怕被打倒的精神、敢于负责、敢于斗争的人进领导班子。”

他诙谐地说:“我是维吾尔族姑娘,辫子多,一抓一大把。”接着,他说:“要敢字当头。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搞生产,不能不搞科学技术。我们强调劳动生产率,强调科学技术,不能算作‘唯生产力论。”

在实际调查中详细了解各种情况和细算每笔账,具体而生动地体现了邓小平求真务实的领导作风。他在每次视察和调研时,都力求准确了解真实情况,发现报告和汇报中可能存在的虚假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他非常清楚,别人的报告代替不了自己的调查,同样,别人的意见也代替不了自己的亲手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实事求是的作风往往就体现在摸清真实的情况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往往就体现在注重调查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