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似乎有这样一条规则,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想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需要有足够长的统治年限。这一点也好理解,政策与改革措施颁布了,取得成效是需要时间的,树木尚且百年,治国也是如此。所以,历史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统治者在位时间往往都是比较长的。例如:
秦始皇嬴政在位37年;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光武帝刘秀在位33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4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查理大帝在位46年;爱德华一世在位35年;清圣祖玄烨在位61年;清高宗弘历在位65年(4年太上皇训政)。
这一组数据似乎佐证了上面提出的历史规律。康乾盛世的创立者康熙8岁登基,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击败准格尔、出击俄国,文治武功,名垂青史,享国61年。然而在同时期的西方,有另外一位帝王与其颇为相似,这就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君主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时间长达72年,创造了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纪录。
太阳王路易十四幼年的经历与康熙一样,早年丧父。登基之初,由他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娜代他摄政,此时有一个男人——法国宰相、红衣主教马扎然,替代了路易十三来照顾他的妻子、幼子以及他的王朝。此时马扎然不仅是幼王路易十四的宰相、教父,同时也是摄政太后的情人,其位尊权重的程度可想而知。马扎然摄理朝政之时,恰恰是法军在三十年战争中的决胜关头。马扎然为了应付战争的需要,以允许他们征收捐税和收取国家的收入作为交换条件,向金融家预支款项。这些包税商从中获得巨利,引起了贵族的嫉妒和人民的愤怒。1648年8月26日,巴黎爆发了人民武装起义。起义者一夜之间就筑起了1200个街垒,他们用“福隆德”射击马扎然拥护者的住宅。在外省也爆发了反政府的起义。1648年10月,国王路易十四从京城出走,马扎然第一次被流放。此次暴乱一直持续到1652年10月21日,随后路易十四得以返回巴黎。
1661年3月,马扎然病逝,死前密嘱路易十四要亲自掌权、不必再任命宰相。于是24岁的青年国王宣布亲政,并把自认为是马扎然继承人的重臣尼古拉斯·富凯给解职了,理由是贪赃受贿。
亲政后的路易十四是一个事必躬亲的国王。他一天工作8小时以上,以无比的热忱与精神治理国家,很快就成为全欧洲最优秀的英明君主,创立有史以来无与伦比的绝对君主制。正是路易十四的亲力亲为、勤于执政,国家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转,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国强必霸,这正是西方的政治逻辑。通过内部的改革,法国的国力逐渐强大,法国的对外扩张自此开始了。战争有时的确是国家君主树立权威的一个重要手段,虽然“一将功成万骨枯”,但这都阻挡不了帝王心中的称霸之梦。
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共发动了四次大的战争:
1667年,根据《比利牛斯和约》,路易十四以王后是腓力四世女儿的名义要求继承西属尼德兰地区的领地。法军迅速出动,打败了驻守在此的西班牙与荷兰军队,占领了里尔等城市和弗朗什孔泰地区。荷兰、英国、瑞典组成反法同盟,迫使法国签订《亚琛和约》,然而法国还是获得了已经占领的尼德兰地区。
1672年,路易十四发动了复仇性的法荷战争。路易十四借由此战重创荷兰,名震全欧,不但造成荷兰的“灾难年”,更打响了“太阳王”的名号,受到国内外的景仰。路易十四在1678年法荷战争大胜后,推行更大的扩军计划,数年后,其海陆两军冠绝整个欧洲,“太阳王”的金光笼罩全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