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历的前世今生

中国的历法已有几千年历史,在古代,制定日历可是一件大事。

秦汉时flag立在竹简上

新年伊始,不少人会“立个flag”(网络流行语,指树立目标),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年。而古人要立flag,历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历史和考古学者发现,3000多年前中国就有甲骨文记载的历书,或者说是类似于历书的东西。

在印刷术出现之前,早期的历书写在竹简上。自1975年湖北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日书”后,目前已经发现很多秦汉时期的历书,被后人称为“日书”“历日”“历谱”和“质日”等。当时的历书很贵重,一般的老百姓用不起,通常只有官员才拥有。官员们经常在历书上记录各种公务活动,以及出行记录、私人活动等信息。

皇帝审定后才能开印

纸张发明以后,人们不再使用竹简来书写历书。据史料记载,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已经使用日历,每月1册,一天一页,记录日月、国家大事和皇帝言行。

因为历书事关老百姓的农事和生活,非常重要,所以要以朝廷名义编制,并由皇帝亲自审定后才能开印颁行,这也是“皇历”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宋太宗赵光义每到岁末都要赐给文武群臣和皇亲国戚一本历书,以示朝廷对历法的重视,历书因此叫“皇历”。

老百姓的“老黄历”很“万能”

古人经常使用的历法有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其中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当数黄帝历,久而久之被简称为“黄历”。

由朝廷颁行的皇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是对四季节气、天气、气象、农事、生肖和日期的一个大纲性记录,而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理、民风民俗各异,所以正统皇历很难兼顾各地的不同情况。民间的黄历于是诞生,其主要依据大都来自皇历,但在形式上更加民间化、民俗化、实用化。为迎合老百姓的需要,还加入了年神方位和历注等信息,比如吉凶、忌讳、择日、星相和卜卦的内容,如某月某日“宜婚嫁,宜搬家,宜出行”等。

明清颁发日历仪式感满满

在古代,颁布历书有隆重的仪式,有严格的要求。明代沈德符记载,历书印好之后,每年十月初一都要举行盛大的颁历仪式。

在清代,每年十月第一天,文武百官齐聚紫禁城,等待接受皇帝颁布下一年度历书。历书的尺寸和装裱也有所不同。皇帝、皇后和其他嫔妃们使用的历书都是装潢华丽的特大号版本,封面使用正黄色丝绸,还用绣着金线的绸缎包裹着。赏给大臣们的历书封面则覆盖着红色丝绸,大臣们行过三拜九叩的大礼后,按品阶高低依次领取。

王公大臣们可以得到赏赐的历书,普通百姓就只能自己买了。宋代以后,由于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应用,官印皇历多达数百万册,成为官府重要收入,官方一直垄断历书的印刷与销售,封面甚至会印防伪官印,伪造或私刻历书是要杀头的,举报者给予赏银五十两。清嘉庆以后,朝廷不再禁止民间刊刻历书,历书由此在民间更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