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用典难倒考官

1507年,苏轼进京赶考,他文章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考官梅尧臣看过之后,觉得文章结构严谨,文采飞扬,用理恰当,便想把它推荐给欧阳修。但是,他又有点心虚,因为文章中苏轼用了个“皋陶杀人”的典故,这个典故他实在是没看过。

无奈,自己是考官,苏轼是学生,他还真不好意思去问。于是,他便去查资料,可查了半天啥也没查到。他又感觉这篇文章确实好,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向欧阳修推荐了。

欧阳修读了以后,也是赞不绝口,建议选拔苏轼为第一名。可是,他也是有同样的疑问,这里的“皋陶杀人”的典故是从哪来的呢?这一问,可把梅尧臣问住了。他急忙说出了心里的困惑,并说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相关记载。

欧阳修犯了难。如果给苏轼第一,这篇文章的典故自己都不知道,感觉对其他考生不公平。可如果不给他第一,这么好的文章拿不了第一,自己良心也过意不去。还好,欧阳修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又和梅尧臣商量后,还是给了苏轼第一名。

欧阳修和梅尧臣都是治学严谨的人,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像留了一块心病一样,是一定要有个结果的。

终于有一天,欧阳修憋不住了,反正苏轼也做官了,不是学生了,便在一次与苏轼的交谈中,和梅尧臣一起提及了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才疏学浅、不知典故出处的困惑,希望苏轼给他们讲一下。

苏轼听完,哈哈大笑说:“大人多虑了,这个典故是我自己编的,您怎么可能知道呢!”

说到这里,欧阳修和梅尧臣心里也就释然了,这就不怪老师不如学生了。这是苏轼他自己编的,当然就没有出处喽,二人都大笑起来。

这一天,梅尧臣闲来翻书,突然看到《三国志·孔融传》中,在曹操与孔融的对话中,有这样一句话:“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梅尧臣便把这句话讲给了欧阳修,两个人感慨万千,都认为选苏轼第一名是选对了。他不但文章写得好,还懂得尊重老师。不管那个典故有没有,苏轼这样说,都是给了他们一个舒服的台阶下,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