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

三国演义》吃的是权谋

请罗贯中吃饭,毫无压力。读《三国演义》很容易感受到,他对吃没什么兴趣,小说里也很少具体描写到吃。

其实,《三国演义》里饭局是很多的,但罗老师的叙述才能,全在写“局”,至于那“饭”具体是什么,如无必要,很少提及。

一开头,刘备和张飞相遇,到小酒馆里喝酒,然后遇到了关羽。这场戏里,下酒菜是不提的。

刘备显然不是美食家,历史上的刘备“喜狗马、音乐,美衣服”,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人,对吃也未必不讲究。但《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一天到晚忧国忧民,“食而不知其味”恐怕是伴随他大半生的体验。刘备依附曹操的时候,种过菜,但没见他吃。他种菜本是韬光养晦之计,心思终究不在菜上。

倒是诸葛丞相的口味,《三国演义》略有涉及。在南征孟获的故事里,诸葛亮为了给中毒的将士解毒,寻访隐士孟节。孟节款待诸葛亮的食物是“柏子茶、松花菜”,毛宗岗的批语:“百忙中却偏叙出隐士清冷之况,令人烦襟顿涤。”丞相初心中的食谱,大概也不过如此。后来司马懿诅咒诸葛亮,说:“食少事烦,其能久乎?”真正损寿的,应该还是事太烦心太累,以丞相的饮食偏好,每天吃几两饭,怕是已经在勉强自己多吃了。

所以,《三国演义》里的美食担当,也就只能是曹丞相了。

曹操爱笑,心情好的人多半胃口也好。司徒王允请大家吃饭,说起董卓专权,所有人都大哭。只有曹操说:“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这顿饭,想来也只有曹操吃得香甜。

《三国演义》写吃最详细的地方,是曹操和术士左慈的对手戏。左慈变戏法,从一个铜盆里钓出松江鲈鱼,又配上了蜀中的生姜。这个故事当然是《后汉书》《搜神记》之类的书里就有的,但那些书里的鲈鱼,有三尺来长,更可能是花鲈,也就是现在菜市场里常见的“海鲈鱼”.《三国演义》却改成了明清时更推崇的四鳃鲈。

总之,既然罗老师通常心思不在吃上,那么请他去高档饭店还是下苍蝇馆子,可能没啥区别,只坐下来聊天就好。

水浒传》吃的是江湖

请施耐庵吃饭,鱼汤就不能这么马虎了。

施老师显然是生活在水边的人,但不是海边,所以提到海产品,泛泛的只说海味,不罗列具体的名目,但怎么拿淡水鱼炖汤,他显然很有心得。

智多星吴用想拉阮氏三雄入伙去劫生辰纲,套近乎的方式,是去讨要“十数尾金色鲤鱼,要重十四五斤的”.这大约是当时大鱼的标准。

宋江更爱吃鱼,嘴巴也比吴用刁。所以在浔阳江畔,吃了几杯酒,想要“加辣点红白鱼汤”,而且只“呷了两口汁”,立刻吃出这鱼不是今天现捞的,就不吃了。宋江的行为举止,在李师师这样的东京名妓眼里,固然还是“把拳裸袖(看来很热)”,很没体统,但和鲁达、李逵这样“原教旨”的好汉比,就已经算精致和矫情了。李逵迅速吃掉了宋江、戴宗嫌弃的鱼,还不满足,宋江吩咐切了三斤羊肉上来,李逵才说:“这宋大哥便知我的鸟意!肉不强似鱼?”

毕竟,肉才是梁山好汉的最爱。想想,尽管梁山泊以产大鱼出名,但山上生活的宣传语若是换成“大碗喝肥宅快乐水,大块吃金色鲤鱼堡”,英雄气概登时泄掉大半。至于吃什么肉,好汉们倒是不忌口。鸡鸭鹅这样的禽类,牛羊猪这样的家畜,在《水浒传》里都频频出现。马肉也一样没有放过,就连呼延灼的连环马,被钩镰枪伤了之后,也被拿去做了菜马。

不过还是可以看出一个排序。羊肉、猪肉是最普通的,不论是小旋风柴进还是托塔天王晁盖,也包括宋江,在他们表面上还是守法良民的时候,哪怕广交天下的好汉,家里也只会杀猪宰羊,杀鸡宰鹅,很少有牛肉吃。前面提到的浔阳江畔的酒馆,因为是公开合法经营,所以也只有羊肉卖。

那时的法律规定,屠宰耕牛犯法,人们不一定严格遵守,但也不能肆无忌惮地践踏,吃牛肉,多少带点犯禁的快感。“花糕也似的好牛肉”,这句形容语,要不是对牛肉有真爱,那可是真想不到,写不出的。

所以,请施耐庵吃饭的要点,大概也就明白了。酒肉管够就行,别的不需要太多忌讳,也没有太多讲究。

西游记》吃的是食物

真心话,我特别想请吴承恩老师吃饭。读《西游记》很容易发现,这就是一位特别爱吃的老师。和《三国演义》对食物能不写就不写相反,《西游记》经常是逮着机会,不管情节需不需要,就来一段报菜名。

如小说开始不久,美猴王离开花果山学艺,猴子猴孙给他送行,开列的水果单子是:

金丸珠弹,红绽黄肥。金丸珠弹腊樱桃,色真甘美;红绽黄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鲜龙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红。林檎碧实连枝献,枇杷缃苞带叶擎。……人间纵有珍馐味,怎比山猴乐更宁!

除了描写食物本身,他还特别善于写人物吃东西的状态。写猪八戒大吃,几乎场场出彩。在车迟国三清观,行者向猪八戒夸张地形容了贡品的数量和力量,“馒头足有斗大,烧果有五六十斤一个”,并不是什么高档货,但对挨过饿的人来说却格外诱人。师兄弟三人坐下,把贡品全部吃光,“那一顿如流星赶月,风卷残云,吃得罄尽,已此没得吃了,还不走路,且在那里闲讲消食耍子”.这是劳动者饱食后休憩的画面。

吴承恩老师还有个特别之处,他应该是不光爱吃,而且自己常下厨房。写唐僧遇到猎户刘伯钦,在他家吃饭有个难题:猎户家自然以肉食为主,“有两眼锅灶,也都是油腻透了”,做素菜也成荤的了,怎么给唐僧做饭呢?刘伯钦的老母亲出手了,“着火烧了油腻,刷了又刷,洗了又洗,却仍安在灶上。先烧半锅滚水别用,却又将些山地榆叶子,着水煎作茶汤”,然后才给唐僧煮饭。没有丰富的洗碗经验,可真写不出这么一段。

所以请吴承恩吃饭,最好是囤足食材,请到家里来吃。菜不要多,因为没准吃不了多少,他就忍不住自己撸起袖子下厨了。

红楼梦》吃的是文化

请曹雪芹老师吃饭,是需要勇气的。《红楼梦》写吃,内容太多,太丰富。说博大精深,是理所当然的评价。研究起来,很容易就能写成一部书。

比如说,王熙凤忽悠刘姥姥的着名的茄鲞:

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爪一拌就是。

说得那么复杂,基本的口味,似乎还不如腌茄子加鸡精调香油。曾见王蒙先生的文章里提到,有人真的照做过,结果并不见佳。

所以,我是自知不配请曹老师吃饭。若是碰到落魄后的曹老师,倒是可以请他吃个汉堡,也不妨说下这种廉价食品背后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比起茄鲞还复杂得多。这种流水线没什么品位,不过世界上“举家食粥酒常赊”的人,却因此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