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过桥(2)

看到这情景,平阳公主心中欢喜,她令卫子夫带头先上桥,她与其他妇女儿童跟随她过桥。踏上第一座桥时,卫子夫笑着面朝天空,大声说到:“天官大人你好!天官好乐而赐福,小女子带领大家不求别的,只求天官赐福大汉,令四海和睦,百姓安居。”刚说完,空中一道彩虹由东向西飞过众人身边钻入三官道观内,众人都啧啧称奇,看来天官已经来到人间了。众人又喜悦地跟随着卫子夫来到第二座桥,卫子夫对着天空说到:“地官大人吉祥,地官好人而赦罪,小女不求别的,只求地官赦免那些触犯天规天戒的子民,令他们改过自新,重享天伦。”话音刚落,又一道彩虹自东向西飞过众人所站桥头钻入三官道观,众人纷纷鼓起掌来。当卫子夫带领大家走上第三座桥时,众人都屏气凝神,听着卫子夫对天高喝:“水官大人安康,水官好灯而解厄,只求水官解除大汉水火厄运,令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卫子夫才把话说完,第三道彩虹又从东向西飞过桥头钻入三官道观。大伙又是一阵哗然:啊!看来三官神都已经过桥来到人间,走,我们过桥到观中求福去吧!

观中住持此时正与刘彻在客房谈心,听着外面欢声笑语,俩人走出客房来到大厅,住持第一眼就看到三官神像发出的闪闪金光,他忙倒地跪拜,三官显灵了,三官显灵了!

看到住持跪拜,说三官显灵,刘彻笑逐颜开,对着三官神像鞠躬行礼。礼毕后他蓦然回首,却发现灯火阑珊处,一位青衣素服的妙龄少女站在姐姐平阳公主的面前说笑着,那少女肤似白雪,眸若朗星,好漂亮的女子,想来姐姐对她爱护有加,不然姐姐不可能看着她有违宫规。

刘彻匆匆与住持告别,急急向平阳公主这边走来。见皇帝驾到,平阳公主行礼,宫女们更是慌得跪拜叩头。刘彻此番的心思全在青衣素服的妙龄少女身上,他微微抬手:“平身!”然后对着平阳公主说道:“长姐今天玩得高兴,为何不早点叫上小弟啊?”

“皇上,今儿是上元节,三官昨晚托梦,让我办一个欢迎仪式,所以我就命卫子夫帮我办了,她可是我随行官女中最聪明的一位。皇上,想必现在三官神已经在道观等着品尝糯米团子了,我们也一起去观前吃糯米团子吧!”平阳公主说完,把卫子夫推向刘彻身边,然后带着众人一起向道观走去。

看到众人前去,卫子夫想追上他们,可还没等她起身,刘彻已经伸手把她的胳膊抓住,高声说:“卫子夫,你别走,陪朕看灯吧!”

“皇上,我……”看到个子高高的刘彻抓住自己的手,孩子气的俊脸上满是渴望,卫子夫低下了头,脸色羞红起来。

“长姐喜欢你,我就喜欢你!走,我们先去吃糯米团子,我肚子饿了。”刘彻拉着卫子夫的手向道观走去。

瞧皇帝拉着卫子夫来吃糯米团子,住持卖力地帮俩人从大锅中捞团子,看见大锅中滚动着的糯米团子,刘彻兴奋地说:“姐姐,这汤水,这圆圆的团子,我看不如就叫汤圆吧?”说完,他又把脸转向卫子夫,“卫子夫,吃了汤圆,你陪我上一处好地方去。”

见皇上看卫子夫的眼神中闪着温柔,平阳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她笑着对众人说:“今天,我们转了三桥,卫子夫也为我们大汉能避灾求福对三官神进行了祈禳,大家开心吗?宵夜也吃了,今儿是上元节,我看这汤圆也应该叫元宵。皇上,您金口,您说是吗?”

“长姐所言极是,从今天开始,正月十五上元节应定为好日子,品汤圆、闹元宵、转三桥可以成为这天的礼俗,至于节日名称,我看就叫……就叫元宵节吧!”好啊!正月十五元宵节,刘彻的金口一开,大臣们立马记录,准备明日传诏。

卫子夫和刘彻一起把三碗汤圆端进了道观,供奉在三官神像前。刘彻上前行礼,轻轻说道:“三官神仙在上,请品尝人间美食元宵,吃了元宵,愿三官神仙护佑百姓从此走出冬季的慵懒与闲适,开始新一年的耕种劳作,拥抱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春天。”

这时,三官神像又一次闪闪发光,空中传来声音:“好好事啊!卫子夫,你果然聪明,知道我们爱吃糯米食,便想法把我们引来,还用了这么一个鼓动妇孺转三桥的方法,活跃了上元夜气氛。刘彻,卫子夫可是有福之人,你要好好呵护,只要你们俩人同心,大汉子民以后就有好日子过。”说完,金光熄灭,刘彻猜测三官神已去,忙拱手向着三官神行礼,“多谢三官神提醒,今后我一定,一定……”说到这里,他向卫子夫看了看,却发现卫子夫也在看他,四目相对,爱的火花迸发,刘彻拉起卫子夫的手便向观外冲去。卫子夫少女羞涩,粉面含春地跟随着刘彻向着轩车中跑去。

平阳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忙装作无事,看看空中的圆月,笑着说:“天将子夜,大家散了吧!”

建元三年,卫子夫怀孕,汉武帝对她的宠爱也一天胜过一天。在卫子夫的帮助下,刘彻重农桑、揽人才、改内政、立币制、拓外交,大汉朝越来越强盛,汉武帝刘彻也因此成了与秦始皇齐名的皇帝,俗称秦皇汉武。

再说汉武帝的大臣们把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诏书传下后,每年正月十五,民间都有“闹元宵”习俗。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妇女儿童都要去转三桥迎接三官神的到来。后来,北方因缺水少桥,转三桥这一庆元宵活动就渐渐被人淡忘,只保留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而江南水乡多水多桥,所以转三桥接三官神也就成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民俗,流传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及不断的改进,特别是宋代以后,有着驱灾趋吉、迎接美好祝愿的“转三桥”,变成了人人都能参与的“走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