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其实,于春并不是一个糊涂官。对于这起案子,他也感觉有诸多疑点。比如,周家父子俩都信誓旦旦地说大海中有巨型章鱼,是真有还是假有?巨型章鱼拖走孙发时,还有没有其他人看到?那件玉貔貅到底有多值钱,让周家父子冒着杀头之罪铤而走险?……疑点没搞清楚之前,他之所以匆忙定案判决,是想先安抚住原告,然后腾出工夫细细访查。
于春经过乔装改扮,带领一名随从,拿着那块作为物证的玉貔貅去了古玩街。但几家古玩店走下来,都说那块玉貔貅是假货,既不是玉的,也不是翡翠玛瑙的,就是用普通绿石雕刻的,根本值不了几文钱。
于春和随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最后一家古玩店——甄宝斋。店主仔细看过那件玉貔貅后,笑着对于春说:“这位客官,不知你的这件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怎么,掌柜的认识这件东西?”于春不动声色地反问道。
“实不相瞒,这件东西正是出自本人之手!”店主用得意的口吻回答。说完后,他意识到有些失言,赶紧干咳一声,又把玩着那件玉貔貅装模作样地说,“不过呢,细细看去,又不大像……”
于春见状赶紧问道:“掌柜的,这件东西到底是不是你雕刻的?”
店主把玉貔貅还给于春,用手托着下巴看向店外,再也不肯说一句话。于春无奈,只得亮明了身份。店主得知于春是知县老爷,不敢再隐瞒,只得竹筒倒豆子般讲述了实情。
几个月前,有个年轻男子来到他的店里,从怀里掏出一块玉貔貅给他看。他鉴辨之后,认定那块玉貔貅是用上乘的和田玉雕成的,雕工精美,是宋朝时期的老物件。他当即开价二百两银子。谁知,年轻男子却告诉他,这件玉貔貅他不想出手,只是让他参照一下,给雕刻一件仿品。刚好店里新搞到一块南山绿石,他就答应了。他用那件玉貔貅做了一个拓模,仿照拓模雕出了两件石貔貅,都让那个年轻男子买走了。
于春听完店主的讲述,又问他:“掌柜的,你确定这件玉貔貅,哦不,是石貔貅,是你雕刻的?”
“当然啦,这可是我的得意之作!”说着,店主又拿过那件石貔貅,指着背面下端对于春说,“知县老爷,你看这里,原石上本来有个小杂质,在雕刻时被我用雕刀抠掉了,留下一个很浅的小坑。”
于春仔细看去,果然看到那里有个很小很浅的坑,不认真辨认根本就看不出来。
于春问店主那个年轻男子的长相。店主想了想,对于春大致描述了。于春嘱咐他不要把今天这事儿告诉任何人,以后如需他上堂作证,会派衙役来请他。店主听后连连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