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两?穷秀才吓了一跳,这大大超出了他的期望,连声说:“行,行,就二十两吧。”
就这样,穷秀才拿了二十两银子,走出当铺,正想买点年货回家时,突然想起那卖画的中年人。他心想,自己只拿三两银子,就买了人家十颗珍珠带一幅画,少说也值二百多两。对方知道后一定会后悔万分,这不是坑了人家吗?这财发得有点不地道啊。想到这里,他就在街上找起那个中年人来,可怎么也没找到,他就又走进了当铺。
老板看见他,奇怪地问他:“你怎么还没有回去呀?”
穷秀才知道早上中年人也来过这当铺,说不定老板认识他,就说:“我在找一个中年人。早上他曾到你的当铺里当过画,可你嫌破没有收。”
老板当即点点头,说:“是有这么回事。不过,你想找他再兜上几个圈子也不一定能找到,我感觉他不是本镇人,估计早就走了。”
“你怎么知道?”穷秀才不相信地问道。
老板捋捋胡须笑了,说:“本镇人不多,老夫在此生活了五十年,不敢说全部认识,但是不是本镇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那……那怎么办?”穷秀才便将早上看那中年人可怜,用三两银子买了他的一幅画,结果却从画中得到珠子的事,原原本本告诉了老板。
老板听完连声说:“罢罢罢,那幅画他拿到我这里,我嫌画破不收,想不到画轴里会藏有珍珠呀。你也真是个好人,发了财也不要,还要考虑别人。这样吧,我也做回好事,珠子还你,二十两银子你先拿着过年,打个欠条给我就行,等有了钱再还。这样的话,你就能完璧归赵还人家了,我带你去镇里的各家客店找找吧。”
就这样,老板和穷秀才在全镇的各家客店找起来,都找遍了,也没找到那个中年人。老板就说了:“这些珍珠和画,你就先留着吧,这么贵重的东西,想必原主迟早会找上门来的。”
没想到第二天,还真有人找上门来了。来的是县衙官差,一条锁链锁了穷秀才的脖子,其他官差满屋子乱翻,把那轴破画连同珍珠都搜了出来,说这是赃物。
穷秀才被押到县衙,县官登堂一审,他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本府主管教育的学政大人路过此地,住在馆驿时被贼人偷了一个木匣,里面装有他祖传的一轴狮虎中堂画,画轴里就藏有十颗珍珠。学政急忙找县令报案,县令就派衙役明察暗访,打听到穷秀才当过珍珠,就把他抓了起来。
穷秀才这才明白过来,原来那个中年人是个梁上君子,偷了学政的木匣,发现里面只是轴破画,就拿到当铺想试试运气,不料无人肯收,反倒是穷秀才肯出三两银子,就急急忙忙卖了,然后远走他乡。
当堂审案的,除了县官老爷外,学政大人也在旁边坐着。穷秀才急忙分辩,说这画是买的,而且后来找过中年人,没找到,当铺的老板可以作证。
县官老爷就下令找来老板,上堂作证。老板就说了穷秀才得到意外之财,可他不贪不占,还和老板一起问遍全镇客店。这事儿,各位客店老板可以作证。
等客店老板们一来,事情就水落石出了。学政大人见丢失的东西都回来了,十分高兴,又见穷秀才品格高尚,就有心抬举他,问了几句文章,也十分出色,就推举穷秀才入了国子监。又过了几年,穷秀才就当了官,正式走上仕途。
老板听说后发出这样一句感慨:人啊,一定要做好人,穷秀才要不是一念之善,不愿贪占珍珠,现在只怕还在大牢里待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