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秤(5)

5.新秤

十杆新秤到手,成荫就发下告示,开始收粮。

半个月之后,收上来的粮打包运往府里。

宋风带着成荫来到官粮仓,却见几个大囤仍是满满的,里面放着刚刚收上来的新小米。成荫得意地问道:“这些都是余下的?”宋风满脸堆笑地说道:“都是余下的,也都是大人的。大人,照着账面儿上的算法儿,该当剩下两万多斤小米。这要是都卖出去,那也是好大一笔银子啊。”

成荫凑近他的耳朵,小声说:“你放心,我亏待不了你。赶紧派人出去打探打探,看哪里遭了灾,咱们这粮食得卖个好价钱。”

两个人正在这里算着银子,忽然听到官粮仓外传来几声锣响,接着就是大声吆喝:“知府大人到了,各色人等,肃静——回避——”

成荫心下一惊,忙着跑到官粮仓门前,却见三班差役开道,后面是八抬大轿,正是河间知府崔大人到了。他忙着跪倒迎接。宋风也忙着跑过来跪下了。崔大人下了轿子,一挥手,通判快步过来。崔大人冷冷地道:“你说给成知县听听,他上缴的粮食差了多少!”

通判拿出账本,念道:“肃宁县上缴的粮食,差了两万两千二百五十斤。”崔大人大声质问道:“成大人,所差之粮,哪里去了?你竟敢在上缴的粮食里弄虚作假、浑水摸鱼,我看你真是不想活了!”

成荫吓得体似筛糠,颤着声儿地答道:“下官不敢!”

崔大人冷哼一声,命通判进仓去查。通判很快就出来了,禀道:“大人,肃宁官仓中,尚有两万斤粮食,当是截留的新粮。尚有两千二百五十斤,不知去向。”

崔大人问道:“成知县,你截留的粮食都在仓中,这也就是人赃俱获,还不肯老实交代吗?那两千二百五十斤粮食,哪里去了?”

成荫忙道:“大人明察,下官确实不曾截留粮食啊。”

崔大人气得浑身哆嗦,强压着怒气,问道:“那你仓中这两万斤粮食,又是怎么回事儿?”

成荫只得说了实话,那是他从秤上克扣出来的。崔大人命通判查封了官仓,押着成荫和宋风回府衙审理。

听说县太爷和师爷都被抓了,肃宁县的百姓们沸腾了,纷纷赶到路边观看。就连王大成,也让徒弟林五扶着赶来看热闹。当囚车走过他们面前时,林五激动地说:“师傅,成知县和宋师爷都被戴着枷关在囚车里呢。”

王大成忽然摘掉蒙着眼睛的黑布,愤怒地往前看去。他果然看到成知县已被脱掉了官服,戴着木枷,押在囚车里。他捡起一块土坷垃,就朝成荫砸过去,怒骂着:“贪得无厌的东西,你不得好死!”

成荫看到他,惊得大张着嘴巴。他是想问王大成的眼睛怎么没瞎。但他的声音太小了,被百姓们的怒骂声压住了。

囚车远去了,人群也逐渐地散开了。

王大成拉着林五说:“走,咱爷俩下馆子,喝酒庆祝!”林五也高兴起来。但他仍是满肚子的谜团。他迷惑不解地问道:“师傅,你不装瞎啦?”王大成笑道:“这混账官儿都被抓了,我还用装瞎子吗?不用啦!”原来,那天,王大成烧掉了林五做的斤五钱秤,宋风咬牙切齿地走了,林五就觉得他要想坏主意对付师傅,就悄悄跟着。果然,宋风先到生药铺抓了几包生药,然后就到城东的关帝庙,找到几个地痞无赖,让他们设法给林五把药调包。林五知道了这一节,回来后就把被调包的药放到了一旁,请来了郎中。郎中素与王大成交好,看过调过包的药后,知道这是宋风开出的毒眼药方,索性将计就计,让王大成扮成瞎子,那成荫和宋风不以他为威胁,也就不会再害他。他们也想出了置这两个混蛋于死地的绝妙办法。

每年大秋之后,河间府都要负责收运各县上缴的粮食,自然要用到大秤。其他各县上缴粮食时,那大秤都是好好的。肃宁上缴得最晚。当肃宁上缴之前,府衙的几杆大秤忽然都坏了。这秤坏得也不蹊跷,因为管秤的就是林五的舅舅。林五把坏秤的秘诀告诉他,他就很爽快地让秤坏了。于是,府衙派人到王家来买大秤。这时,王大成已经让林五做好了几杆大秤,却是斤七五钱的。于是,当成荫扣下了多收的两万斤粮食,把余下的上缴时,在府衙里却是差了两万两千二百五十斤粮食。崔大人不肯背这个黑锅,自然要严查。

成荫和宋风做足了秤上的文章,却哪里知道,正是这秤,要了他们的命。

这天夜里,林五拿着几杆大秤,悄悄地来到舅舅家。他要用这几杆大秤,换回那些做过手脚的大秤。这些秤是一毫都不差的,那是老王家做的秤啊。他记着师傅说过的话,这秤,称的不是物件,而是人的心。心正,秤准,这辈子才不会走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