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是水的骨头,使柔弱的水挺起了身板;冰是坚硬的牙齿,硬是咬碎了一小块冬天。冰是在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与严寒做着顽强抗争。水本是极其温柔的,被冻疼了、冻麻木了、全身冻僵了,人们才看到了美丽晶莹的冰。没有痛苦的磨难,世上就不会有冰的晶莹与可爱。
谁说冰没有思想?它的思想是深刻的、透明无瑕的。一块冰,其实就是一本晶莹的书,书上虽无文字,你却永远读不透它。冰晶莹,只因它身上长满了晶莹的眼睛,它看着你,你望着它,常常也使你的心晶莹起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的大小厚度体积质量还常常要由温度、时间、环境等所决定,速成的冰往往很薄也易融,生命的短暂与长久还在于其自身分量。地球上的冰占陆地总面积的11%,所有大的河流多发源于冰川。地球上最大的冰——南极洲冰的总体积达2400万立方千米,平均厚度2000米,最厚达4800米,庞大的冰层冰山使南极洲平均海拔26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洲,并凝聚着地球上90%的淡水资源,为全球最大的淡水库。另外,地球上可燃冰矿储量可能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总能量的3倍。这么巨大的“冰”,不经过亿万年的凝固,仅凭短时间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形成的……
作家海明威说:“冰山之所以壮丽,是因为它将自己的三分之二藏在了海水下面。”
看到这些水凝固成的冰,我忽然想起了什么。常言道,时间如流水。流水会凝固,而象征流水的时间会不会“凝固”呢? 比如:作家创作一部小说,教授撰写一本论着,画家绘制一幅长卷,雕刻家完成一座雕塑,杂志社编辑一期刊物,出版社出版一套书籍……这中间他们要用多少个日日夜夜,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智慧与情感呀!这小说、论着、画卷、雕塑、杂志书籍等等,不正是这许许多多时间、精力、智慧、情感的凝固与结晶吗?
呵,细细想一想,生活中原来有多少“凝固”的东西呀 ——一粒粒丰收的粮食,一块块沉甸甸的钢铁,是汗水的凝固;一树树芬芳的桃李,一个个喜人的科研成果,是心血和智慧的凝固;一本本厚厚的书籍论着,是思想与感情的凝固;一处处令人惊叹的文物古迹,是历史的凝固;一件件灿烂的艺术精品,是千年文明的凝固……而这一切,不又都是时间的凝固么?
水,悄悄地、不舍昼夜地流着,一分一秒的时间正如那一滴一滴的流水,天天流,月月流,年年流。每天,当你还在不知不觉时,时间之水便已从你身边流过去了。一年似水流走了,你不在乎;10年、20年、30年似水流走了,你还不在乎吗?等你一生似水流尽了,你想在乎也没机会了……时间之水“流”去,永难“流”回。人生更是如流水,流走了便永远流走了,流尽了你还能有什么呢?
时间长河尽管谁也无力阻挡,可我们能眼看着它一天天就这么随意地“流”去吗?如何挽住、抓住、留住时间之水,而不要让它空空、白白地“流”走呢?我忽然想到,欲使河水不流,冻住河水;欲让时间不走,“冻”住时间,使之变成无数美丽、晶莹、厚实的物质文化成果的“冰”——
达芬奇把他的时间“冻”成了蒙娜丽莎的“微笑”,达芬奇走了,但“微笑”永远在微笑;
梵高将他的时间“冻”成了向日葵,梵高走了,可他的“向日葵”永远金黄;
古人把他们的思想、感情“冻”成了一本本厚厚的《史记》《红楼梦》《全唐诗》《全宋词》。当我们打开它们时,仿佛看到千百年前一个个晶莹剔透、如水的汉字都活了,都活灵活现地站在今人面前,默默讲述着当时的历史,轻轻拨动着一代代人的心灵……
水凝固成的冰,春天来了还可滋润无边的大地;时间凝固成的“冰”,时时化作春泉滋润着千万人的心田。
水的凝固关键在——寒,时间的“凝固”关键在——汗。
青藏高原上一巨大的“冰”——各拉丹东方圆一千多平方公里、海拔五六千米以上的庞大冰川冰峰雪山群凝固了亿万年,最终孕育出了一对可爱的“儿女”,它们的名字叫长江、黄河。
有科学家猜测,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而彗星主要由直径几十至数百公里的巨大冰团组成。如果此说得到证实,那些亿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冰,何尝不是生命的起源、大地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