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请入席

“吃与爱,歌唱与消化:这就是人生这部歌剧的四幕,它会像香槟的泡沫一样转瞬即逝”。罗西尼视任香槟泡沫消失而不去啜饮的人为“疯子”,当我从《莫扎特,请入席》中读到这段话,不想当“疯子”,想要与音乐大师共进一餐的念头,便如同嫩煎小牛舌飘散出的香气,萦绕不去。

据说在法语中,piano一词除了“钢琴”之外,还有“厨房中的炉灶”之意。正因为如此,法国知名的音乐记者娜塔莉·克拉夫特与米其林两星厨师米歇尔·波尔图合作,创作出《莫扎特,请入席》。他们以十位作曲家的饮食习惯和烹饪癖好为灵感,编写出一份色香味俱佳的独特食谱,它从“一个至今鲜有描绘的侧面”去观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阅读之门:原来通往音乐殿堂的路,还经过厨房。

贝多芬极喜爱生蚝,专门创作了一部向生蚝致敬的作品,他在对话本上留下这样一行字:“生蚝甚至能唱出一首卡农曲。”肖邦擅长烹制肉酱,曾将它寄给友人,并在信中告诉他,这是“我在烟雾笼罩的厨房里自己制作出来的”,这可与浪漫主义钢琴诗人的形象不相符;罗西尼是有名的饕餮之徒,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罗西尼牛排”早被收入《美食年鉴》……

星级大厨米歇尔·波尔图的厨艺和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他仅根据简单的文字记载,便能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做出佳肴:莫扎特在孩童时代最爱吃的土豆鸡肝肉丸,乔治·桑为肖邦烘烤的香甜面糕,杜蒂耶钟爱的马赛鱼汤……经由侍者的手端到我面前——那么我可以与音乐大师们共进一餐了?

想和巴赫一起喝杯咖啡。关于巴赫的音乐,歌德说过:“这正是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前,与自己的交谈。”所以与巴赫一起喝咖啡,相当于与上帝共享休闲时光了吧。

18世纪,巴赫领导的莱比锡音乐学社每星期五都会在齐默尔曼咖啡馆演出,咖啡的甜香萦绕在舌尖和笔端,让巴赫创作出轻快诙谐的《咖啡清唱剧》。清唱剧,就是喝咖啡不加伴侣吧?来一杯。坐在大师的衣角边,小口品着咖啡,时光静默,如无声的圣咏。

“拥有一颗纯洁的心,才能做出一碗好汤”,很想去说出此言的贝多芬家喝碗汤。虽然贝多芬常说“与王子的餐桌相比,我更爱陋室厨房的自由”,但他的厨艺被评价为极其糟糕。可我仍坚信他家里有一碗好汤,“一点香芹和胡萝卜”熬成的清淡菜汤,十分美味——即使去不成,只要倾听贝多芬,就是在品尝着灵魂的一碗好汤,那音乐始终调养、滋养着我们的人生。

想去威尔第的圣阿格塔庄园做客。在BBC纪录片《意大利歌剧》中,摄制组特意去那里拜访过,记得在他专门用来作曲的桌子上,摆着一双手的模型,就是这双手创作出28部歌剧,令威尔第成为举世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也是这双手,用藏红花和牛骨髓烹制出米兰煨饭,让威尔第被妻子称作“煨饭大师”。

在自家的庄园里,威尔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亲自下厨的他,把每一样食材都当作一个角色,他赋予它们意大利民间音调,做出植根于乡土的传统美食;他让他的厨房,“像舞台一样荣耀”;他让他的美餐,像歌剧一样流溢着华彩乐章。

特别想与舒伯特共进晚餐——我请客。因为他在世时,生活一直艰难,从来没吃饱过,可是他却让乐曲《鳟鱼》永恒流传,让《婚礼上的烤肉》恒久飘香。

音乐不是生命旅程的唯一证人,还有美食。热爱美食的大师们,创作出激动人心的作品,满足了更多人的音乐胃口,抚慰更多对音乐充满饥饿感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