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你自己?

我是谁?我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我为什么选择做这件事情,而不是那件事情?什么让我快乐,什么让我悲伤,什么让我挣扎?我有着什么样的抱负?什么事情对我真正重要,而什么事情是社会告诉我必须去做的?是什么使我成为“我”?

对于这些问题,你现在也许还毫无头绪,但是没关系——认识自己,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情。

按照心理学家的研究,95%的人认为他们了解自己,但只有10%——15%的人真正了解自己。这样的人,你的生活里肯定有不少——他们好像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其实,如果你观察一下你身边的成年人,或者等你再经历一些世事,就会发现,人是很复杂的。我们的欲望常常自相矛盾,我们的情感常常不由自主,我们的行为常常不合情理。很多时候,我们的价值观是一回事,而我们的行为却是另一回事。当我们试图解释自己行为的动机时,常常跟编故事差不多。

有时候,我们故意欺骗自己——否认、逃避、自我投射……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明明讨厌一个人却表现得热情如火,遇到难题时像鸵鸟一样把自己埋起来。为什么?弗洛伊德的解释是,人性深处充满了攻击、破坏的原始本能,我们无法承受真相,所以通过自我欺骗来保护自己。

还有一些欺骗并非我们所愿,而是进化的策略、生存的必需。比如,我们总是高估自己的智力、品格、成就,以及未来的前景……这些认知偏见相当于一种心智的免疫系统。我们希望了解自己,但更希望对自己感觉良好,所以,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后者很容易获胜。

那么,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认识自己呢?

星座、塔罗、人格测试、行为分析?也许。你也可以问问身边的人。心理学家发现,我们辛辛苦苦地自我探索的结果,有时候还不及陌生人在几分钟之内形成的第一印象。

有人认为,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真实的自我,应该去考察他的理性,看他如何沉思自己最深刻恒久的价值,而不是屈服于一时的欲望。但也有人认为,真实的自我恰恰在于那些被压制的欲望和不被承认的情感,而理性则是阻碍真实自我表达的绊脚石。你可以教一个人如何思考、如何知道、如何相信,但你不可能教一个人如何感受。“当你认为、相信、知道的时候,你跟其他人是一样的;但当你感受的那一刻,你不是别人,你是你自己。”

有人认为,认识自己,要从个体心灵的最深处寻找。也有人认为,认识自己,应该向外追寻,从关系中寻找,从更广阔的世界中寻找。你不觉得吗,在不同的关系里,你分明是不一样的人?比起个体,社会和文化在塑造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方面也许起到更关键性的作用。

关于自己,你知道多少?不知道多少?愿意知道多少?可以知道多少?你自己眼中的你更真实,还是别人眼中的你更真实?你的欲望更真实,还是理性更真实?自我,是唯一的核心,还是无限的可能?

自我,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我们应该抱着十分的坦诚、勇气和自我怀疑,来开启这趟心灵旅程。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告诉我的:“承认心存懦弱的人会更坚强,能面对内心痛苦的人会更健康,能直视内心邪恶的人会更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