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一种语言,成绩会更好?

最近,有报道说,多种语言夹杂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此文一出便引来无数网友的关注,有人认为这种方法会引起知识混乱,甚至表达不出情感;也有人说,世界上有一些地区就是采用两种语言教学的,也不见那里的孩子成绩更好。

那么,“多种语言夹杂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的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这就有必要认识一下人类的大脑。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部分,左脑是“现实派”,主要以语言、逻辑、分析计算等活动为主;右脑则是诗与远方,与灵感、节奏、音乐、图像和幻想等有关。但两个半脑并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有3亿多个神经细胞组成了一个高度复杂的交换系统,并不断地平行输入信息,将抽象的、整体的图像与具体的、逻辑的信息连接起来。比如听一首歌时,左脑负责处理歌词,右脑则处理旋律,两种信息几乎在同时进行交换,所以我们才能唱出一首歌。

那么,神经细胞之间是靠什么交换信息的呢?靠的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与外界给予的刺激有关,刺激越大,分泌得就越多,神经细胞交换的速度也就越快。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大脑信息不断交换的过程,大脑兴奋,学习才能充满活力。其实,运用纯粹的多种语言学习,目的不是多一种语言就能多一点成绩,而是通过这种边缘化的方式来刺激左右脑。我们知道,中国和日本是象形语言,很大程度上使用的是右脑,而西方的字母文化,一般只使用主管抽象思维的左脑。利用多种语言学习,一方面能让左右脑参与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激活大脑打开记忆之门,联想起一些旧的知识。

比如,第三代杂交水稻的双季稻亩产破1500千克后,袁隆平表示:“我excited,more than excited。”他还解释说,“more than excited”是更加激动的意思。这一句汉英混合的话,不但说明了他兴奋、自信,活跃了现场,同时关于这个短语是否规范的问题也引起很多人热议。

人的左右脑记忆力极其悬殊,右脑的记忆力是左脑的100万倍。随着年龄的增长,左脑会逐渐变为“自身脑”,从而取代右脑成了主宰,最终让右脑处于休眠状态,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越依赖左脑,记忆力会减退。那么,要增强记忆力,就得用多种语言开发右脑。

当然,这里的多种语言并非一定要在讲中文时掺入英、俄、日、德等外国语言。着名教育学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就是说,幽默、笑话、打比方、图形和游戏等也属于另一类语言,另外,抑扬顿挫、娓娓动听也是一种语言技能的翻新。所以,在学习或教学时,若能运用多种语言,就能在脑海中有了一个空间,而人的右脑有一种特殊功能,那就是空间记忆,通过相关空间“语言”的点缀,就能记得快速、牢固。比如,在《最强大脑》节目中,参赛选手就是通过图形、场景等形式记忆的。

除此之外,运用这些“语言”还能建立更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人更加幸福。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克莱贝尔研究发现:右脑使人幸福,左脑用得多的人不易感到幸福。一个人的幸福指数高,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自信。但真正善于使用右脑的人并不多,因为人人都有惰性,潜意识里会选择比较简单的东西,不想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总之,大脑遵循的是“用进废退”的原则,所以多运用一种语言学习,就能多开发右脑,成绩自然也能很快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