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作为组织者,每次开会最好提前半个小时到达现场!”段主任对我说。
“不用吧?是不是太早了?”我一脸疑惑。
“半个小时对于办公室主任一点也不多,因为得提前到达会场,要检查准备情况,一旦有缺漏,就有充足的时间补救!”
“我明白了。”
这是多年前我与办公室段主任的一段对话。时过境迁,我与段主任各奔东西,但他的这种工作作风我一直牢记在心,成为我后来学习生活的指引。
记得我第一次当办公室主任,筹备会议、组织活动、督查工作、接听电话、写讲话稿……一件件工作如铺面而来的沉闷空气,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常常是这件事没做完,那件事又来了,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所幸的是,我养成了提前半个小时的习惯,分清轻重缓急,即使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我也能从容面对。比如,有一次开会,有个会议资料没有打印分发,领导知道后,脸色难看,大发雷霆。我噤如寒蝉,内心如火。真是顾此失彼呀。
我火急火燎地联系打印室,要求打印室想尽一切办法第一时间打好送来。手表嘀嗒嘀嗒地催着我,我是真盼着它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那段时间,是我一生中最难熬的时光。明明内心十万火急,却不好表现出来。好在半个小时不到,会议资料终于赶出来,我如释重负,一看时间,离正式开会还有五分钟,我吓出一身冷汗,我深深为自己养成提前半个小时的习惯感到庆幸!
筹办的活动多了,我慢慢总结出一些成功的方法。其中第一条就是提前半个小时。不打无准备之仗,加上有了这半个小时的机动时间,偶有闪失也影响不了活动的正常举行。
如今,我早已离开了办公室主任这个岗位,但提前半个小时的习惯早已深入骨髓。
有位作家说:“有人觉得,生活发生大的变化,一定是做了大的调整。其实不尽然,仅仅是因为我提前了五分钟。这五分钟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主动权的问题。”于我而言,提前半个小时,时间宽松了,我牢牢控制着时间,变得比“五分钟”更主动从容了。
提前半个小时,看起来很充裕,实则不然,毕竟行百里半九十,留足时间查漏补缺,科学应对意外,这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留有余地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