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多次表达了想加入写作者行列的意愿,我也一直鼓励,让他试着写点东西,却迟迟未见他动笔,便催问道:“怎么这么久了,还没见你写出东西?”
朋友摇摇头,很无奈地回答道:“我也很想写,可一大堆杂事,很难静下来,完全没有思路。”
想想也是,那么多工作上的事,还得照顾家庭。世事喧嚣,人心浮躁。即便有心动念,然树欲静而风不止,人生混沌,难得一静,无静则诸事难成。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脑子里也出现过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思路,几乎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我甚至怀疑过自己是否还有写作能力。我一度认为是因为没有感觉,对周边事物没有了感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没有了灵感。渐渐地,我发现其实不是我找不到感觉,而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安静,自然便没有了思路,也无法写出作品来。
有人曾说,人生修行,就是养一种静气。不管周边如何变化,我们都要懂得平心静气,要修一颗坚定且安静的心。内心宁静,才能让我们产生智慧,才能让我们读懂世间种种。道家有句名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世间处处喧嚣,何为静?不是耳边无声,而是内心有定。
在休假时,我常常一个人在故乡的河边散步。行进中,身边会有很多人经过,很吵闹。然而,这些身边的人和喧闹都与我无关。我只是在脑海中构思,这篇文章该怎么开始?中间如何处理?又怎样结尾?这个时候,我的大脑与身体几乎是完全脱离的,走在路上的只是肉身,灵魂却已进入了另一个空间。那段时间,我写了很多作品,朋友都说我很高产。但我想,或许这并不是高产,而是我的内心足够安静!
我曾在《品茶》一文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木匠在工作中无意间弄丢了一块戴在手腕上的名表,他和徒弟们翻遍了整个工作室都没有找到,而当他和徒弟们下班离开后,他才八岁的孩子找到了。那么多大人都没有找到,却被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找到,这又是为何呢?因为他的孩子很聪明,也很用心。在他们离开后,整个工作间顿时安静下来,孩子俯下身仔细聆听,通过手表指针转动发出的细微声音,终于找到了木匠丢失的手表。
这说明静而多思,思而生智。有时候,我们安静地思考,很多事情都能够想明白,世事真相也分明了然,事理规律自在眼前。当一个人不再单纯地用身体去感悟自然,而是用心去体会一切,那么,对于事物的判断,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自然也就不会掉入到“执拗”的桎梏中去了。
在跟一位朋友喝茶时,他不开口,我也不主动说话,一个人端着书安静地看了一下午,而他却静不下来,整个人如坐针毡。最终,他实在忍不住问:“你这样干坐一下午,不觉得无聊吗?”我看了看他,举起手中的茶杯跟他碰了一下,回答道:“我很享受阳光和文字带来的愉悦,越安静越容易从中得到美好,而不是无聊。”
心藏静气,是一种智慧,也是一个人内敛的魅力。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只要内心清静,我们往往能看穿世事表面,洞穿事物的本质,不会被世俗和利欲所左右。知了很聒噪,叫了一个夏天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们常常看到太阳、月亮和星辰,它们从来都很安静,不吵不闹,可它们带给了我们永恒的光芒!